人民网
人民网

好品中国丨梅雨润江南,又到品梅时

2025年06月28日09:13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形润如珠、色深似红玛瑙

指尖轻捻沁出一抹绯色

轻咬一口便汁水四溢

“闽广荔枝、西凉葡萄

未若吴越杨梅”

今天的主角

便是让北宋顶级“美食博主”

苏东坡都忍不住大赞的

盛夏水果“顶流”

——杨梅

来自中国的“红宝石”

杨梅又名龙睛、朱红

是我国本土原生水果

栽培食用历史

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

如今

在浙江、云南、广西

贵州、福建等地均有分布

其中浙江是主要产区

这颗娇气的江南水果

爱湿热、怕暴晒、恋酸土

而浙江仙居背倚群山、靠近东海

丘陵山地直迎丰沛的海洋水汽

化作滋养的甘霖

加之酸碱适中、富含矿物质的沃土

为杨梅的生长提供了

天然的优良环境

到了梅雨季

杨梅成熟满山红

个头如乒乓球大小的东魁杨梅

宛如红宝石般璀璨夺目

要知道

标准乒乓球直径约40毫米

而果径35毫米

不过是东魁杨梅的常规水平

像重达50克的“杨梅王”

果径更是超45毫米

轻咬一口,汁水迸溅

甜占九分、酸余一缕

除了台州仙居的东魁杨梅

温州瓯海的丁岙杨梅

绍兴上虞的水晶杨梅

宁波余姚的荸荠杨梅

和舟山的晚稻杨梅

也在整个盛夏

接力登场

从枝头到舌尖的“快速锁鲜”

“世界杨梅在中国

中国杨梅出浙江,浙江杨梅数仙居”

这绝非虚言——

世界上98%的杨梅

经济栽培面积都在中国

而中国60%左右的杨梅

都来自浙江

其中

仙居更以13425株百年古杨梅树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古杨梅种质资源库

凭“梅茶鸡蜂”复合种养系统

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证

2024年

仙居全县杨梅种植面积达14.7万亩

投产面积13.8万亩

产量12.1万吨

鲜果产值12.3亿元

全产业链产值45亿元

奈何杨梅

“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全变”

为了锁住枝头的那一口鲜甜

仙居人展开了一场

与时间的极速竞赛

凌晨1点

趁着夜色

果农们头戴探照灯

上山采摘下八九成熟的杨梅

前半夜集中采摘

后半夜进行分级筛选

再经过3小时左右的预冷

随即搭乘当日最早的物流

发往世界各地

曾经“初疑一颗值千金”的稀罕物

搭上了国内物流快车

哪怕远在北京、上海、广州

食客也能在48小时内

邂逅这枚刚从仙居枝头摘下的

鲜甜“红宝石”

留住夏天的“神仙吃法”

为了吃“透”杨梅

食客们最大限度发挥了创造力

榨汁喝是驱散暑气的杨梅汁

晾干了变成酸甜可口的果脯

加麦芽糖煮到起胶质

便成了可以蘸食的杨梅果酱

小排焯水捞起

油锅里略翻炒

杨梅汁替代醋糖

慢火炖煮半个小时

便是酸甜裹挟肉香的杨梅仔排

开胃解腻

新鲜古杨梅+冰糖+高度白酒

放入酒坛、封存数月

一盏入口

回甘如夏风轻拂

杨梅冰沙、杨梅果冻、杨梅冰淇淋

让食客拥有了一整年的杨梅幸福

梅雨润江南

又到品梅时

这个夏天

“梅”你不行

全国特产“大摸底”

你还有哪些地域好物推荐?

人民网《好品中国》栏目

与你一起

发现更多“中国好品”!

来源|人民网

总策划|张玉珂

监制|李娜 戴谦 刘云 常国水

策划|翟巧红 张素玲

文案|程欣 刘欣蔚

字体|万祥生

设计|张素玲

支持|仙居县委宣传部

责编|翟巧红     编辑|张素玲

(责编:孙鹏、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