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乡土乡情乡愁沉浸式“对话”
湖州:乡村博物馆因地制宜解码文化基因

一处乡村博物馆究竟能发挥出怎样的研学作用?不久前,来自东南亚的20余名国际文化专家在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的乡村博物馆——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找到答案。“这次调研走访给了我们新的启发,湖州创新地将乡村博物馆打造成推动研学旅游的关键点位,我认为这里已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座宝贵的精神家园,就如同搭乘一列时空列车,可以窥见百年时光中江南文化所传承的经典。”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教授雅戈布感慨道。
自2022年成为浙江省“江南文化探源”研学旅行产业试验区以来,湖州围绕山水清远、江南丝路等特色文化“源流”,积极探索文博阵地在广阔农村的拓展方式,“江南文化探源”研学旅游线路逐步覆盖122家乡村博物馆,有效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完善。
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平均每8个行政村就有一座乡村博物馆,这些点位推动湖州“江南文化探源”研学旅游线路“串珠成链”,逐渐成为全市地标性的乡村文化窗口和文化品牌。
体验,关系到研学旅游线路的质量和口碑。对此,湖州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研学旅游线路打造的重要位置,邀请在乡村创业的青年人才深度参与。
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经营民宿的创业青年黄裕齐在2024年受聘成为当地的研学导游,他介绍:“莫干山文化底蕴深厚,这些年已陆续打造了莫干山美术馆、艺术邮票馆、陶瓷博物馆、冰箱贴博物馆、古剑博物馆等多个乡村博物馆,这些均是富有特色的研学基地,通过为游客提供定制化的讲解,能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
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湖州各具特色的乡村博物馆因地制宜解码湖州文化基因,依托农耕文化、产业特色、非遗技艺、民间收藏、生态环境、红色资源、移民文化、科普资源等,形成了类型丰富、格局合理、特色鲜明的9大门类体系。泰国清迈大学副教授雅塔评价,湖州乡村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兼具浓郁的“泥土芬芳”和丰厚的“文化韵味”,进一步推动了“江南文化探源”研学旅游线路的丰富性,形成了互相促进的关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