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带动,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绍兴市持续推进低收入群体精准帮扶工作

近日,绍兴新昌县城南乡里家竹村的百亩西瓜迎来采摘季。“县里供销社刚来拉走1500公斤,明天其他超市也要过来采购!”7月8日,城南乡党委委员石新龙开心地告诉记者,早在西瓜苗落地之时,通过“挂单奔中”帮扶政策,城南乡已与供销社、商超签下订单,解决了销路问题,确保了村民的收益。
记者从绍兴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各地持续推进低收入群体精准帮扶工作,通过机制创新与模式探索,推动低收入农户增收显著提速。
要实现长效增收,必须根基稳固。绍兴市全域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机制,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初就安排一笔专项资金,结对100个村,帮扶低收入农户。在民生领域全面落实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政策,在实施新一轮低收入农户健康补充保险中参保率达100%,保费标准不断提高。此外,绍兴市还通过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困难家庭就学全程资助等政策筑牢保障底线。
为低收入群体增收注入源头活水,产业带动成为关键路径。绍兴各地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多维度挖掘增收潜力。越城区依托农场打造黄酒糯稻示范基地,以“土地流转+订单农业”模式惠及61户农户,土地流转均价近千元;嵊州市聚焦小吃产业优势,177家共富工坊吸纳700余名低收入农户就业,人均月增收数千元;诸暨市创新拓宽渠道,通过小额贴息贷款支持200余户创业,贷款总额超3500万元,并开发1.3万个零工岗位。
增收路径越走越宽,得益于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同频共振。绍兴柯桥区创新打造乡村共富联合体机制,联动93家单位及5700余户农户,带动30个薄弱村增收超1200万元;上虞区永和镇的“携低共富”物业项目中,239名低收入农户入股获年化收益超20%;滨海新区积极试点“村企共建”,引导企业对接村庄资源共建蔬菜基地;新昌县创新推出“挂单奔中”改革,动员32个部门整合125条帮扶举措,通过“承诺挂单—动态销单”机制精准帮扶2.67万人,入选省级改革典范。
一项项务实举措转化为低收入群体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升级乡村振兴帮促工程2.0版,支持特色农业发展,通过强化产业带动、优化就业创业支持、深化社会力量结对,力争今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持续缩小收入差距,筑牢共同富裕根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