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乡村开启“大研学”
嘉兴桐乡:青年入乡“解锁”增收新路径

清晨,嘉兴桐乡市洲泉镇义马村的葫芦岛已飘起薄雾。“看这藤蔓卷须,昨天才长到指节长,今天就绕上竹架了!”入乡青年蹲在葫芦架下给围坐的孩子们仔细讲解。他们身后青砖黛瓦的长宁街正慢慢苏醒——这是义马村“大研学”寻常的一天,也是青年与乡土共生长的生动注脚。
义马村这个因“泥马渡康王”传说得名的村落,2.1平方公里间藏着“烟波桥影,水墨义马”的景致——作为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这里既有良田美池的田园景致,也有邻里中心、文化礼堂、伯鸿书屋等现代化公共服务阵地,长宁街的青砖黛瓦与葫芦岛的绿意葱茏相映,尽显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
而让古老村落持续焕发活力的,正是扎根于此的“义家人”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据了解,义家人实践站点自建立以来,以“形式多、辐射广”铸就了专属于义马的“大研学”品牌。目前已有4位入乡青年正式入职工作,3位在校大学生在站点进行暑期实习。
在葫芦基地里,入乡青年带领孩子们观察葫芦生长、体验非遗套版葫芦制作,让小小的葫芦在指尖变成精美的文创产品。
“从前在学校教了近10年书,从没想过会和乡村研学结下这么深的缘分。”站点负责人钟如英擦拭着孩子们刚完成的套版葫芦作品,笑着说:“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让孩子们在葫芦基地学非遗、在老街老屋演乡土故事、在田间认草药,才是真正的全面成长。”
葫芦架下的研学只是缩影。在长宁街的百年老屋里,孩子们在北京电影学院专业导演的指导下从“观影者”化身为“演绎者”,在团队协作中收获耐心与坚持,更在乡土文化的浸润中,埋下了热爱与传承的种子。
在田间地头,站点设置“药食同源”草本种植课程,让城市里的学生们亲近土地、了解农耕文化。这些把自然资源、文化底蕴与现代创意拧成一股绳的活动,让义马的研学既有泥土气,又有新花样。
为了让青年安心扎根,村庄里的足球场、篮球场刚翻新完,新能源充电桩顺着长宁街一路铺开,配套的宿舍飘出饭菜香。“今年我们还计划为100人次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让每一位青年都能在这里学到真本事、找到新方向。”钟如英说。
在“大研学”的带动下,义马村的文旅产业更加红火了。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60万人次,盘活30余处农房,预计每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70万元。更珍贵的是,越来越多青年在这里找到了人生价值,他们用创意激活乡土资源,用热情点燃乡村未来。
桐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年入乡实践点的意义,远不止于提供一个工作或实习的场所。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城市与乡村,让知识、创意流向田野;它是一个孵化器,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让农业更有文化味、乡村更有青春气;它更是一个舞台,让每一个怀揣梦想的青年都能在乡土间绽放光彩,让青春的力量与乡村的脉搏同频共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