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北仑探索体教融合路径 青少年体育人才涌现

当5岁的孔雅琪在幼儿园泳池里畅游,被教练一眼相中;当11岁的刘静逸在操场上展现出过人的运动天赋,被少体校教练锁定……他们从这些平凡的起点出发,最终走向了全国、洲际甚至奥运赛场。近年来,宁波北仑持续探索体教融合路径,青少年体育新星不断涌现。
在北仑,幼儿园和小学是发现体育天赋的“第一窗口”。每年春夏,少体校教练们化身“星探”,奔走于校园之中。体操教练徐建介绍,“中班、大班孩子的体型、爆发力、协调性,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指标。幼儿园阶段正是选材的黄金期。”在他的带训下,已走出多位省级冠军,以及游泳奥运铜牌得主孔雅琪和田径亚锦赛亚军刘静逸。北仑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姚波表示,这种下沉到学龄早期、精准识别天赋的模式,成为体育人才不断涌现的重要原因。
走进北仑区实验小学射击馆,十几名学生正在全神贯注地训练。教练林海兵回乡执教二十年,将射击训练与校园课程有机融合。“孩子们平时在学校上文化课,利用课余、周末、寒暑假进行训练,学习和训练两不误。”他介绍。这里培养出的多名运动员已在全国赛场崭露头角。姚波说:“体教融合打破了传统体校的藩篱,让学生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不脱离普通教育体系。”据统计,仅北仑区实验小学射击点就向市体校、省队、国家队输送了70余名人才。
帆船运动在北仑同样快速成长。2020年北仑青少年帆船队成立时,教练陈世伟曾为“无船可训”犯愁。关键时刻,宁波万博鱼航海俱乐部无偿提供船只和场地,助力队伍起步。2022年,北仑区文广旅体局陆续投入资金采购船只和教练艇,家长和俱乐部也积极支持,为孩子们创造条件。
如今,北仑已有40余家社会体育培训机构,涵盖数十个项目,每年培训超2万人次,为青少年体育注入市场活力。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四方协同”汇聚起强大合力。近年来,北仑区政府出台《北仑区体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每年投入26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青少年训练、比赛及人才培养。田径运动员刘静逸、射击运动员刘军辉、游泳运动员孔雅琪、举重运动员何保真、体操运动员谢晨屹等,已凭实力进入各项目国家(集训)队,成为北仑走出的“国字号”选手。
姚波表示,北仑将继续深化体教融合,优化项目布局,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推动学校体育教育与专业训练相结合。同时,在政府财政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和优秀教练,为青少年运动员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推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范晓磊、蔡晓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