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丽水龙泉:光影为媒 定格山乡之美

徐雅莹、邓叶飞
2025年08月27日15:47 | 来源:潮新闻
小字号

  近日,一场由浙江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浙哲共富行”青年志愿服务队精心策划的“光影溪头·乡韵流长”摄影展,在丽水龙泉宝溪乡溪头村文化大礼堂开展。百余幅承载着乡土温度的照片,铺陈出溪头村的山水风光、烟火日常和文化底蕴。

  全民策展,共筑乡愁盛宴

  志愿团队7月初便扎进了溪头村,沿着青石板路穿梭,探访古龙窑遗址,观察匠人们拉坯时的专注神情;蹲在溪边石埠头,记录村民浣洗衣物的欢声笑语;坐在民宿小院的藤椅上,捕捉老人围炉煮茶的闲适模样。当团队偶然在农家灶台前拍下第一张“炊烟袅袅”的照片时,一位头发花白的村民指着照片说:“这哪是照片?这是咱宝溪人一辈子的生活啊!”

  在溪头村文化特派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吴茂英的鼓舞下,团队“把记忆挂起来、把生活晒出来”的想法瞬间被点燃,决定为溪头村办一场专属影展。点子一出,立刻得到了各方大力支持。村里的能人纷纷加入,乡人大主席王岗协调场地,村委会干部吴晓雪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摄影发烧友吴呈伟等村民慷慨“抱”来攒了多年的珍贵照片;曾在村里调研的浙江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2023级硕士研究生们也积极贡献出精美摄影作品,只望给影展注入更多元的视角。

  用镜头织就乡土画卷

  志愿团队兵分两路。“田野拍摄组”化身移动的摄影师,扛起相机,走遍溪头村的角角落落:古龙窑旁,匠人指尖旋泥,他们按下快门,让釉光在特写里流淌;溪边石埠头,捣衣声伴着小调,他们让水花与旋律一起入镜;民宿小院,老人举杯啜茶,惬意瞬间就被锁进画面;农家灶台前,锅铲碰铁锅,饭菜香连同热气一并被收入取景框。团队还手把手教村民如何利用对角线构图、逆光人像,秒出最美随手拍,共同拍摄了两百余张照片,让村民成为溪头文化的共创者、传播者。

  “后期制作组”成员们一头扎进后期创作工作中,为每张照片配上一段有温度、有力量的文字,把影像划分为“淳朴乡邻”“居野成诗”“萌趣乡伴”“知行传承”四大主题——从田间劳作的村民群像,到山间采茶的诗意画面;从孩童追逐蝴蝶的童真身影,到传承人拉坯的手艺展示,全方位勾勒出溪头村山得水而活、村因人传情、文化随烟火生根的立体画像。

  照片里“活的记忆”成为最温暖的礼物

  当第一幅照片挂上大礼堂的展板,村民们便涌上来观赏。“快看,这不是小叶在给瓷器上色嘛!拍得真精神!”一位奶奶指着青瓷厂女工的照片,嗓门响亮,引发一片会心的笑声。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踮脚指着照片上的自己,眼睛亮晶晶的,拉着团队成员与自己的照片合照留念。村委会干部吴晓雪领着孩子们辨认照片里的面孔,不时响起阵阵清脆的欢呼。看着熟悉的家园被镜头温柔记录,陆续前来的村民们脸上都展现出惊喜与自豪。

  影展尾声还有更暖心的“彩蛋”。志愿者们化身“送件员”,将精心装裱好的照片挨家挨户送上门。第三生产队农家乐的丁大姐捧着印有“三队农家烟火盛,伟霞待客笑盈门”的照片,笑得合不拢嘴:“我要把照片摆出来,这可比‘欢迎光临’广告牌有味道多了!”对村民而言,这些照片不仅是影像,更是一份特殊的“乡土礼物”,有人将它挂在民宿大堂,成为吸引游客的文旅招牌;有人把它摆在农家灶台边,视作珍贵的家庭记忆。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对家园的热爱。

  “当千年窑火遇见青春镜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乡村的精神底色。”省级文化特派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吴茂英感慨道。以影像为桥,连接起乡村的过去与未来,将让更多人看见这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平凡而闪耀的生活光芒。

(责编:叶宾得、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