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塘区:未来已来,共探“AI+医药”产业发展新路径

人民网杭州8月27日电 (记者张丽玮)目前,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今天上午,潮钱塘·AI杭州——“AI+生物医药”创新研讨会在杭州市钱塘区开幕。会议汇聚了政府领导、顶尖专家、领军企业家及投资界精英,集中展示了钱塘区在“AI+生物医药”领域的生态活力与创新成果,并深入探讨了全球医药研发的共性难题与前沿技术解决方案。
会上,与会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钱塘区是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承载区,以杭州医药港作为主阵地,已集聚18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500余名高端人才,全球十强药企7家落户当地,产业营收突破500亿元。
近年来,钱塘区的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从去年1款一类创新药成功上市,到今年又有3款新药进入审批阶段,“钱塘造”创新药正实现“年年有突破”的良性发展态势;浙大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落地,为产业创新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完整生态链。
钱塘区凭借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细分领域企业示范引领、公共平台赋能提效的三重支撑,为“AI + 生物医药”发展筑牢坚实根基。未来,钱塘区将加快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加速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为“AI+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独具特色的“钱塘方案”。
杭州市钱塘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冲锋表示,下一步,钱塘区将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1+N”未来产业体系;二是聚焦AI医药、具身智能、高端芯片三大重点赛道,打造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三是强化政策与人才支持,计划出台专项政策,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
在思想碰撞环节,科研智慧与产业实践擦出亮眼火花。与会专家围绕AI赋能药物研发、智能诊断、个性化治疗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入探讨。西湖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郭天南从“什么是AI虚拟细胞”“如何构建虚拟细胞”等角度,展开介绍了AI虚拟细胞对药物研发的深远影响。他认为,AI虚拟细胞能预测细胞在不同药物作用下的反应,极大提升了药物筛选的效率与准确性。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韩达就“AI赋能孤独症早筛与分型”作主题报告。他认为,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和精准分型对于干预治疗至关重要,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孤独症的早期识别提供了新思路。借助AI算法,可以对儿童面部表情、眼动数据、脑影像资料等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从而实现更高效、精准的风险评估与分型诊断。
德睿智药通过AI优化虚拟筛选流程,将早期候选分子筛选效率提升10倍以上;西湖云谷智药借助AI解析基因组数据,成功将罕见病靶向药物研发周期缩短40%……西湖制药、西湖云谷智药、智云健康、丹望医疗、德睿智药5家钱塘区本土领军企业带来了“AI+生物医药”融合应用的鲜活案例。
圆桌讨论环节。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在圆桌讨论环节,专家围绕“AI如何破解生物医药‘三高难题’”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当前,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深陷“10年研发周期、10亿美元投入、10%成功率”的“三高”困局,专家认为,AI凭借其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精准的预测模型与创新的研发范式,已成为打破这一困局的关键力量。AI正逐步推动研发环节从“大海捞针”转向“精确制导”,生产环节从“经验操作”升级为“机器替代”,管理环节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
会上,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副院长曹戟介绍,AI驱动药物研发已进入快车道,研究院依托浙江大学的学科与人才优势,协同钱塘区的产业土壤和资源要素,打造了从前沿基础研究到新药概念验证,再到产业孵化与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他认为,在国家政策护航与地方模式创新的双轮驱动下,“钱塘区—浙江大学”共建样本有望为中国新药研发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