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优质均衡目标 做强“美好优学”品牌
嘉兴秀洲全力以赴建设教育强区

学校项目建设按期推进,创建示范性学生满意食堂和创新实验室,高质量完成“学有优教”“教育助学”“美好优学”“关爱儿童”等五大类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初以来,嘉兴秀洲区锚定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教育资源供给更充足,教育服务品质更专业,特别是让农村学生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条件。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只有让教育更有温度,才能真正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秀洲以建设教育强区为抓手,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教育惠民的温暖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2025年1月,秀洲区成功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评估。今年年内,秀洲区还将迎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级评估。
建设教育强区,“优质”和“均衡”是两个关键词。10多年来,秀洲区秉承合作办学的理念,不断向省内外名校借智借力,让孩子就近在家门口上好学。在出台“十四五”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秀洲区精心布局、精准落子,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3所。
“最近几年,合作办学正在不断扩面赋能。”秀洲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化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长三角7家高等院校、优质教育集团的12所学校的合作办学,这种模式由城市向城镇农村延伸覆盖。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的公平公正,事关学生切身利益,是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工作,也是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有效途径。
对照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标准,秀洲区不仅在主城区扩大优质教育版图,并且加快推进农村偏远、小规模学校、幼儿园教育装备的迭代升级,同时做好教学环境绿化、美化、亮化提升等配套工作。
现阶段,秀洲区已启动镇村学校、薄弱学校改造提升等政府投资项目10余个,城乡各校均已实现冬暖夏凉、护眼灯光、可调节桌椅、劳动工坊、智慧阳光厨房、大宗食材统一配送和溯源监管等10余项全覆盖,让师生在更舒心的环境中执教和学习。
建设教育强区,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与深耕。他们是课堂上的“引路人”、校园里的“守护者”,更是教育改革的“践行者”,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惠民的关键支撑。秀洲区不断完善人才引育机制,推出《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人才引育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这项实施办法既是对上一轮人才政策的迭代升级,更是对秀洲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
在人才引进方面,秀洲区严把教师入口关,通过“高校提前招聘+社会公开招聘+优秀在职教师选聘”相结合的方式广纳贤才。今年初以来,“秀水泱泱·智汇秀洲”教育人才招聘(选聘)活动已连续举办4场,成功招录新教师143名,其中研究生学历94名,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16%,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积极招募新教师的同时,秀洲区也巧妙推进柔性引才,依托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合作高校,在4所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26个,引进特级教师10名、正高级教师9名。
截至目前,秀洲已涌现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1名、省特级教师1名、正高级教师2名以及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39名、省教坛新秀7名等一大批优秀教育人才,市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113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1176名,占全区专任教师的30%,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支撑秀洲“美好优学”发展的坚实根基。
教育的温度,藏在城乡学生共享的优质课堂里,藏在师生舒心的教学环境中,更藏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与深耕间。如今的秀洲,已构建起资源充足、服务优质、人才汇聚的教育生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教育动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