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九龙干部来浙研修 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破题

近日,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的县乡村党员干部、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及先进模范代表等40人来到浙江杭州等地开展专题研修,围绕数字化转型与乡村振兴,实地走访、学习交流,探索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这场跨越千里的“数字牵手”,不仅让九龙的“田间经验”与杭州的“云端技术”碰撞出创新火花,更推动两地在数据共享、技术共研、人才共育中架起一座桥梁,为民族地区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生态资源向数字资产转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山乡蝶变绘新景 振兴路上谋新篇
从生态修复到产业转型,杭州临平新余村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振兴之路。“李伯伯家庭农场”作为全国渔技推广的科技试验基地,坚持“生态优先、科技赋能”,融入新余村“高效生态农业+农旅融合”发展路径,实现了从“技术试验田”到“共富示范窗”的跨越。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交流团成员走进了生态种养示范区,实地观摩“莲鱼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亲手触摸自然生长的甲鱼,感受“看得见的生态”带来的品质保障。
交流团在讲解员带领下了解高效生态农业。西湖区帮扶九龙工作组供图
湖州安吉余村从“灰山”到“青山”的蜕变,同样让交流团成员们感到振奋。昔日的矿山采石场,如今已成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家园。成员们在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石前驻足,深刻体会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发展智慧。杭州余杭小古城村的“樟树下议事”机制也给交流团成员留下深刻印象。村内由村民、投资者、政府共同规划的“研学+文旅”业态帮助小古城村在2024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8414元,生动诠释了“议事聚合力,文旅促共富”。
来自九龙县三垭镇党建办的沈世娟表示,小古城村的治理智慧令人深受启发。“我们三垭镇也有独特的彝族文化和高山牧场资源,可以借鉴小古城村这样‘共画蓝图’的方式,让村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企业共同参与,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数字浪潮涌新能 科技赋能谱华章
走进杭州的科技前沿阵地,交流团成员感受到技术赋能未来的澎湃脉动。从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手到阿里健康的AI眼底筛查,从华数“连接万物”的数字生态到之江实验室的“AI古籍修复”,科技不仅构筑创新高地,更彰显民生温度。
在人工智能小镇的参观区,交流团成员们新奇地发现每一款科技产品都有自己的专属“人文记忆芯片”。服务机器人胸前的电子屏会循环播放互动照片,智能储物柜的开柜音效融入了评弹的婉转唱腔,就连无人配送车也有独特的外观彩绘。
参观人工智能小镇。西湖区帮扶九龙工作组供图
在强脑科技的沉浸式课堂上,成员们亲手制作了AI徽章。此外,成员们对深海豚脑机安睡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自九龙县政府办公室的冯昊在体验后表示,“这些产品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状态,提升生活质量,非常有意义。”
冯昊还关注到5G技术在政务服务和牧业管理中的应用。“将5G芯片用于牦牛项圈,通过手机APP实时定位,既能节省牧民时间,也能降低牲畜损失,让传统放牧插上‘智慧翅膀’。”
科技赋能同样体现在农产品加工与电商领域。蚊子会电商基地展示的超微粉碎技术,使抹茶粉实现15秒速溶,瓶盖设计兼顾功能与体验,为九龙特色产品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来自九龙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陆金云表示,杭州在数字经济、城市治理和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可以引入杭州电商运营团队驻点指导,提升雪域高原产品的销量,让优质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此次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杭九两地将以此行为契机,持续深化合作,共绘“田间有智慧、云端有未来”的美好画卷。(朱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