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

杭州:“小快灵促”立法助推产业跑出加速度

朱颖婕
2025年11月05日08:32 | 来源:杭州日报
小字号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个浪潮”,已纳入国家战略。杭州在该领域拥有较好的产业链基础,集聚了“大脑”“小脑”“本体”等各环节的700余家相关企业,是重点培育的“296X”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推动具身智能由“虚”入“实”,将政策发展转化为制度保障?

近日,杭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了《杭州市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杭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行业代表受邀参加了审议。

《条例(草案)》是全国首部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共七章45条,以“小快灵促”为特点,以“管用务实”的制度创新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小切口”精准破题——

相较于综合性法规的全面铺陈、人工智能领域的浩瀚多元,《条例(草案)》聚焦杭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为杭州市细分赛道“精准滴灌”。

对此,海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宋伟倍感振奋:“具身智能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条例(草案)》的出台,加速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更多领域应用,提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效率和市民生活品质,也进一步提升杭州对高端科技人才的吸引力。”

“快节奏”抢抓机遇——

在具身智能赛道爆发前夜的关键“窗口期”,地方性立法如何跟上并引领产业发展节奏?杭州加快论证、调研等立法节奏,与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市场代表广泛交流。从2025年初启动立法调研到《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在助推产业领跑的同时,致力于为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制度建设和发展实践提供先行经验。

“《条例(草案)》系统性构建了从技术、产业、场景到安全的全链条制度和治理机制,充分体现了立法的前瞻性和可执行性。”参与旁听的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大客户经理王婷婷表示。

“灵机制”回应产业需求——

《条例(草案)》紧扣技术攻关、基建布局、产业链协同、场景落地、行业治理等核心问题,将发力点集中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应用赋能等关键环节。

“在立法过程中,杭州既能快速精准回应行业诉求,又能通过制度固化形成长效保障,引领企业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共建’,不仅加深了政企互信,也让企业有了更具体、更踏实的未来预期。”王婷婷感言。

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启舟在审议中表示,当前,机器人领域的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突破,机器人本体相关的创新和应用适配性也需进一步发展。针对业内反映,《条例(草案)》将支持开展核心零部件研制应用,增强软硬件协同适配能力,提升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研发制造水平。

“强促进”凝聚发展合力——

本次立法的核心在于“促发展”。《条例(草案)》全力打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包容审慎、鼓励创新的监管生态、坚持“刚柔并济”发挥管理约束规范作用,构建稳定可预期的产业发展环境。

王启舟表示,《条例(草案)》设专章推进应用赋能,强调开放场景应用,对机器人深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机器人在应急救援、危险环境作业、安保巡逻等领域具有优势,后续有望向生活服务等民生场景领域延伸。”

“具身智能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技术先行、场景滞后的现象。要放大杭州在大模型方面的优势,将‘技术驱动’转变为‘场景驱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也在审议中强调了应用场景的重要性。

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围绕保障数据安全和伦理安全、统一接口标准、推动算力高效利用、构建开放创新行业生态等对《条例(草案)》内容提出建议。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