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药激活大产业
温州文成培育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
曾受制于山区地形等因素,作为温州市文成县特色农产品的糯米山药长期面临规模化受限、种质退化、用工紧张、附加值低等发展瓶颈。
近年来,文成县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抓手,通过种质资源保护、栽培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体系构建,探索出山区特色农业科技赋能的新路径。

科技助力糯米山药培育。王安摄
在二源镇的文成县果蔬资源创新与评价利用中心,4000平方米的糯米山药种质资源圃中,不同株系的山药长势良好。分子实验室、组培实验室、作物育苗实验室和产品加工实验室依次排布,为全产业链技术研发提供支撑。中心已累计收集218份具有代表性的山药资源,并初步筛选出3个品质较优、抗病性较强的株系,为产业提质提供种源基础。
针对山区种植中人工投入大、成本高的问题,科研团队研发了轻简化栽培技术。目前,单畦网架栽培技术已在黄坦、西坑、峃口等多个乡镇试用,能够提升搭架效率、减少物料成本,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降低病害发生率。配套研发的起垄覆膜机和山药挖掘机正推进技术集成应用,预计农户管理面积将从过去的3到5亩提升至30亩以上。

科研团队探讨栽培技术。陈轩摄
在种苗繁育方面,传统的“好薯外销、次薯留种”方式造成的种质退化问题正逐步得到破解。科研团队推进水培快繁与组培脱毒技术,通过对筛选出的优势株系进行无性繁殖,实现种苗品质标准化。水培繁殖方式能显著提高繁殖效率,组培脱毒技术则进一步提升种苗健康度。目前,两项技术已在实验室成熟并进入中试阶段,有助于提高种植品质的稳定性。
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文成县果蔬资源创新与评价利用中心计划建设8000平方米的连栋大棚,加快健康种苗产业化应用与轻简化栽培技术迭代升级。通过种质资源保育、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全产业链协同,文成县正以糯米山药为支点,激活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更多“科技因子”扎根乡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农业提升路径。(王心怡、钟周家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