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世界超市”敢為敢闖譜新篇

——開局之年看義烏

人民日報記者 李中文、楊凱、韓維正
2023年06月14日08: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義烏國際商貿城俯瞰。義烏市委宣傳部供圖

  義烏國際商貿城,車如流水馬如龍。

  這裡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一天86400秒,這裡的車流量高達日均88600次,平均一秒鐘就有一輛車進出。商機在這裡涌動,生意在這裡興隆。

  對義烏,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心。在地方工作期間,他先后12次來這裡調研考察,將義烏的發展概括為“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這12個字,是義烏故事最生動的總結。一不臨海、二不沿邊的義烏,硬是建成了全球“小商品之都”,成了有口皆碑的“世界超市”。

  “今年一季度以來,國際商貿城日均客流量達20萬人次,日均進場外商達2000多人次,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海洋說。

  這座“世界超市”為何人氣越來越旺?踏上這片熱土,答案逐漸清晰。

  人氣旺,旺在營商環境好。

  在義烏,開一家公司要花多少時間?在義烏市政務服務中心,楊曉敏正通過浙江政務服務網自助開辦企業,不到20分鐘就完成了全部流程,打印出的執照還能免費寄送,這讓她感到“便捷又貼心”。

  約旦商人穆德來義烏已經21年,對這裡的營商環境贊不絕口:“義烏是很適合做生意的地方,這裡真的能幫你解決問題。”

  印度商人洛基也深有感觸,“義烏政府部門創建了各種微信群,有什麼事情,隻要在群裡說一句,很快就會有工作人員聯系解決。”

  人氣旺,旺在開放程度高。

  從義烏鐵路口岸向西,“義新歐”中歐班列一路奔馳。今年以來,“義新歐”已往返運行逾700列,發運近6萬個標箱。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給沿線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

  面對外需低迷,義烏堅定“走出去”,拓市場。從去年11月以來,義烏已經組織7個團、320多家企業赴德國、英國、美國、日本等地,簽訂了超1億元的訂單。

  今年義烏外貿穩中有進。“1—4月,義烏實現出口1476.4億元,同比增長13%,佔浙江出口總額的12.8%。”義烏海關辦公室副主任楊嬿翔說。

  人氣旺,旺在數字賦能快。

  “新客戶中靠線上引流的佔到30%以上。”捷豪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傅妙玲越來越重視國際商貿城的線上平台Chinagoods,買家一搜索,店鋪全呈現,客商主動上門貨比三家,生意也比原來多。

  走進華鼎錦綸股份有限公司的未來工廠,數條機械臂上下翻飛。“通過車間智能化改造,公司生產效率提升了55%,運營成本下降28%,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企業IT中心副總監曾建根介紹。

  義烏一米供應鏈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樣品間,同樣的螺絲釘經過不同包裝,價格相差很大。“我們通過分析海外市場的消費偏好,幫國內商家精准制定銷售策略。”公司總經理朱蓉芳說,“這樣的信息對接服務,能幫國內商家把利潤提高10%。”

  深入義烏就會發現,這裡處處是活力,人人都在想辦法。“世界超市”裡,流淌著一股子“敢為天下先”的精氣神。

  政府敢為——

  “高質量發展要有高效率的改革機制。”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管委會政策法規局局長朱毅說。保証改革的高效率,就得及時掌握企業的痛點。義烏不僅定期走訪企業,還給每家企業配了一名“駐企服務員”。遇到困難,一個電話,必有回應。

  義烏外國客商多,為了解決涉外糾紛,義烏創造性設立了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大膽採用“以外調外”模式,聘請通外語、精貿易、有信譽的外籍人士參與涉外糾紛調解。目前,外調委已成功調處涉外糾紛1170起,涉及金額1.28億元,糾紛化解成功率達96%。吉爾吉斯斯坦姑娘米卡剛剛調解完一起涉外貿易糾紛。“接觸的糾紛越多,越能感覺到中國式調解的鮮明特色。”米卡說。

  企業敢闖——

  在商貿城一區的店鋪裡,銀蒂銀飾負責人朱素芳正閱改設計團隊交來的版樣。她必須保証每天有10個以上品類的更新。“一個小商品賣得好,可能第二天就會有同款。隻有不斷上新,讓別人趕不上,才能更好在這裡立足。”

  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中,中國商戶練就了強大的內功。看似簡單一頂帽子,10年前義烏商戶還要組團去別的國家學習版式設計﹔如今,美泓帽業負責人陳鑫平說,國外九成產品是“義烏造”,“時尚設計義烏已站到了前排”。

  群眾敢試——

  在江北下朱電商小鎮,總能遇到拿著手機做直播的視頻團隊。“這裡是憑一個手機就能創業的地方。”義烏福田街道社交電商協會黨支部書記金浩敏說,憑借義烏的貨源優勢與物流優勢,江北下朱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直播產業鏈,吸引許多創業者來此逐夢。

  走進后宅街道李祖村,綠水青山不僅吸引了游客,也引來了創客。去年,湖南姑娘封玲將自己在城裡的“南瓜糖水鋪”搬到了李祖,營業額明顯上升。“村裡自然風光很美,人情味也濃,大家都喜歡來這裡‘換’一種生活。”像封玲這樣的創客,在李祖村已有52家,不僅自己創業致富,還帶動了村民增收。

  勤耕好學、剛正勇為、誠信包容,這是義烏人對義烏精神的提煉,也是他們面對未來、迎接挑戰的底氣所在。

  “我就是義烏人。”塞內加爾商人蘇拉在義烏生活了20年,說一口流利的中文,熟練地沏著功夫茶,對未來充滿信心。他指著牆上一幅書法作品說:“‘山高人為峰’。我知道這句中國話的意思,而且我相信這句話的道理。不管山有多高,人們都能攀登。人,比山高。”

  (人民日報記者袁子涵、竇皓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14日 01 版)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