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平陽嶺根村的“綠色逆襲”之路

盛夏時節,行走在溫州市平陽縣鰲江鎮嶺根村,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畫卷鋪展在眼前。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個“臟亂差”的貧窮村。近年來,嶺根村依靠“黨員帶頭、群眾互動”,推動“千萬工程”不斷走深走實,走上了一條“綠色逆襲”之路,完成了從“臟亂窮”到“綠富美”的華麗轉身。
解局破局 改善人居環境
嶺根村是個“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區村,受限於地理位置,早年嶺根村產業缺乏,村民增收乏術,青壯年都不願留在村裡,這一惡性循環,成為村庄發展的最大困局。
借助“千萬工程”的東風,嶺根村在村黨總支書記楊禮周的帶領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以“五水共治”為抓手,打響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在村干部的帶頭示范下,村民們投身環境整治的熱情被有效激發,一舉改變了嶺根村“臟亂差”的村容村貌。
發展農旅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嶺根村立足生態資源稟賦,緊緊圍繞農旅產業發展鄉村經濟,助力共同富裕。圍繞嶺根大峽谷的獨特風光,嶺根村打造“雲頂天池”露天游泳池項目作為農旅產業發展核心亮點,同時引進百畝葡萄柚基地、重陽垂釣基地、生態民宿等旅游新業態,壯大村集體經濟。旺季時,“雲頂天池”日均游客量達1000余人次,2022年光泳池門票收入就超70萬元,賦能集體經濟總量突破600萬元大關。游客的到來增加了農產品的銷路,帶動了43戶村民增收致富,人均年增收達5000余元。
同時,該村積極探索“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賦能農民近距離、新模式、多渠道就業增收。全村還陸續種植了1萬余棵梅樹與其他觀賞樹種,打造“曦攬梅鄉”共富品牌,助推鄉村振興。
深挖紅色基因 內外兼修加強鄉風文明建設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在大力推進新時代“千萬工程”中,嶺根村堅持特質化發展,推動鄉村整體風貌由干淨整潔向形神和美轉變。
作為曾經的浙南農業工作先進村,嶺根村深入挖掘嶺根大寨文化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修復水渠、發電站等遺址,建成大寨文化嶺根記憶館。同時積極開展文化一家親、文化下鄉等文化娛樂活動,發動村民組建鄉村藝術團,豐富村民業余文化生活。
關愛老幼 “共享社·幸福裡”提升群眾幸福感
近年來,隨著外出經商務工人員增加,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帶來的留守老人與兒童人數也在逐年增加。作為典型的“留守農村”,嶺根村尤其注重陣地功能建設,奮力打造“弱有所扶、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的全民全齡友好村居。
嶺根村是平陽縣2023年“共享社·幸福裡”五星級樣板村重點打造村。針對老年群體娛樂生活匱乏的情況,該村聯合文旅等部門開展文化下鄉等文娛活動,幫助老年人樂享晚年幸福生活。此外,為了給村裡的兒童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嶺根村在文化禮堂設有一塊專屬兒童的“基地”——安防體驗館,並依托陣地制定開展“春泥計劃”,深受兒童的喜愛。
完善基建 筑起安全保障網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化“千萬工程”的必然要求。嶺根村通過選拔一批有擔當、老百姓信得過的村民和黨員干部充當網格員,定期開展業務培訓,以“小網格”發揮“大作為”。同時依托“智慧村社”公共服務平台、數字指揮中心,實時掌握民情信息,紓解村民“急難愁盼”。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近年來,嶺根村在“千萬工程”的帶動下,鄉村“硬件”“軟件”不斷升級,鄉村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
嶺根村的美麗蝶變,是平陽縣實施“千萬工程”的一個生動縮影。站在浙江“千萬工程”實施20周年的新起點上,下一步平陽縣將用好用活“千萬工程”經驗,持續答好“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擘畫宜居宜業宜旅的和美鄉村新畫卷。(張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