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創優營商環境 厚植發展沃土

長虹臥波見証杭州錢塘向更高能級躍進

史俊杰、朱英梅
2023年07月21日08:22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上橋不再等電梯,爽極了!”2023年夏天,杭州市錢塘區河庄街道向前村村民顧偉峰可以把電瓶車騎上江東大橋了。7月上旬,江東大橋過江慢行系統東、西兩岸四座落地橋開通試運行,這也讓顧偉峰這樣的“過江一族”省去了推車上下橋的煩惱。

越來越方便的江東大橋,是錢塘區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能級的一個縮影。

“八八戰略”中指出,“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環境優勢,積極推進以‘五大百億’工程為主要內容的重點建設,切實加強法治建設、信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

這個“五大百億”工程,就包括了水利電力交通、信息化等工程。而江東大橋的開工建設,也正是於2003年啟動。此后,江東大橋工程進一步提速,並於2008年12月舉行通車典禮。

天塹變通途。如今的江東大橋長虹臥波、車流不息,也成了錢塘這座產業新城強勢崛起的重要見証者。

構筑“外聯內暢”的交通體系,為發展提供“硬支撐”

如果沒有江東大橋,怎麼過江?

“2004年我去下沙親戚家,先乘公交車到碼頭,再坐船,過了錢塘江到七堡,又走了很長的一段路才能到。”蜀南村村民顧國芳對此深有感觸。

奔流不息的錢塘江,成了錢江兩岸跨越發展的一道天然屏障。

2003年6月,浙江省重點建設暨“五大百億”工程工作會指出,良好的環境是浙江省的一大優勢,要推動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就必須加大投資力度,加快重點工程建設,再創環境新優勢。

充分挖掘潛力,著力補齊短板,積極營造新的發展環境——2005年12月,工程預算總投資為18.9億元的江東大橋打下了第一根樁。當時,這是錢塘江上投資最大、施工難度最大、結構最新的橋梁。

“從外形看,我們叫它‘錢江帆影’,它就像一艘在錢塘江上揚帆起航的大船,同時也預示著兩岸的騰飛。”當時參與建設的一位負責人趙益民說。

經過三年的建設,江東大橋順利通車,至今每天機動車通行量約4至5萬輛次,為兩岸群眾架起了奔向共同富裕的通途。同時,這個發展的“硬環境”還在不斷地優化:2019年,老下沙東和江東大橋兩個收費站被拆除,免除“取卡還卡”不便﹔2022年,江東大道提升改造工程一期二期完成,推動錢塘快速路錢塘區段等全線貫通,錢塘“兩橫兩縱”快速路網基本成型﹔最近,過江慢行系統開通……

把目光從江上轉向全域。如今,三條地鐵線經過錢塘區,錢塘過江隧道2022年開通,錢塘高鐵樞紐工程已啟動前期報批工作,全新的京杭運河杭州段二通道也於近日正式通航。

在長三角一體化、城市群“抱團”融合發展的全新語境中,一條條交通干線如流光溢彩的“綢帶”,為錢塘區加快打造現代化國際化一流新區注入新動能。

營造風清氣正的法治環境,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

有了硬實力,更要拼“軟環境”。2023年,浙江省“新春第一會”提出,實現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大突破,以“一號工程”的高定位和大魄力,系統優化提升政務、法治、市場、經濟生態、人文等“五大環境”。其中,良好的法治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作為省市產業大平台,良法善治是錢塘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從2023年7月1日始,《杭州錢塘新區條例》正式施行,浙江首個新區迎來第一部“基本法”。條例以“高質量發展”作為貫穿其中的主線,具體包括總則、先行先試、規劃建設、產業促進、保障措施、附則等6章29條內容。

“有了這部法,干部們‘改’有了底氣、‘闖’有了膽氣,經營主體們吃了‘定心丸’、有了確定性。法治經濟是最重要的營商環境要素之一。下一步是怎麼把條例用好、用到位的問題,新的路等著我們去闖出來!”杭州錢塘新區黨工委書記、錢塘區委書記金承濤的表態擲地有聲。

此外,在2023年發布的《錢塘區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實施方案》中,錢塘區明確提出開展法治護航行動等十大行動,全力打造“最佳營商看錢塘”品牌。同時,錢塘區還交出了一張含金量極高的“法治答卷”:2023年第一季度,錢塘區人民法院結案率位居浙江省第一。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在社會治理方面,錢塘區聚焦轄區內12萬余家經營主體,2023年年初正式推廣該區首創的“平安e查”小程序,並在下沙街道、白楊街道積極開展運用。2023年一季度開展專項聯查12次,主體自查安全隱患2800余個。同時,錢塘區以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為“小腦”,以綜管(含大綜改一體化人員)、矛盾糾紛調解、村社網格員組成的三支隊伍為“手腳”,打造成一屏指揮、一體調度的工作體系,凝聚基層“手腳”合力,有力破解了傳統治理難題,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實時化、智慧化,形成了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錢塘模式”。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