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煙火日常“小地標”感知杭城細節之美

50個杭州亞運人文體驗點上新

張雅麗、丁以婕、葛青韻
2023年08月18日08:20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地處河坊街景區內的某中藥博物館,是浙江省各地青少年研學旅游的熱門“打卡地”,別具一格的中醫藥主題沉浸式“劇本殺”,展現著老字號對多元文化服務的探索與觸“潮”出圈的決心﹔在城市另一端的瓶窯老街,近期也迎來一支“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團隊,100余名華裔青少年在老街的非遺館、陶藝館等場館,尋找古鎮記憶、感受鄉村活力。

前不久,杭州更新了50個亞運人文體驗點(簡稱“體驗點”)名單,包括該中藥博物館、瓶窯老街在內的“體驗點”,通過傳統地標出圈趕“潮”、場景煥新提振活力、借數字化技術擁抱年輕游客等方式,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社會資源轉化為文旅產品,面向全球游客展示真實、自然的杭州韻味,也是杭州在豐富文旅產品供給、提振文旅消費、提升服務質量過程中的積極嘗試。

在“小”地標裡

尋找城市旅游的溫度與質感

與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南宋官窯博物館並稱為“杭州四大專業主題博物館”的某中藥博物館,是杭州展示中醫藥文化的窗口。自帶人文屬性的博物館,貼上“亞運體驗點”的標簽,便意味著服務有了升級,還肩負著跨文化交流的責任,其客源市場由本地擴延至海外。

時下,作為“體驗點”的該中藥博物館,已經從中醫藥文化的知識殿堂變身為親民的小課堂,除了陳列介紹中國藥學概況、藥物標本和手工生產作坊等內容之外,參觀者還可以參與沉浸式體驗,進行角色扮演,了解中醫藥文化及創始人胡雪岩的傳奇故事。

同為“體驗點”的杭繡·江南傳習所,針對團隊、散客、學生、外國游客等客群,開設不同內容的體驗課程,如1小時手帕刺繡課、3小時團扇刺繡課、1天香囊刺繡課等,幫助體驗者在親手觸碰杭繡中打開感官與想象,在探索中深層次地認識杭州。

更新版的名單中,還有清河坊歷史街區、杭州湖濱步行街、南宋官窯燒制技藝體驗中心、杭州師范大學第一附屬小學、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等地標,覆蓋了歷史人文、數字經濟、智能制造、非遺文化、運動健康等主題板塊。

相比西湖、運河、良渚、湘湖、錢塘江、富春山居等地標,它們都屬於物理尺度上的“小”地標。但從城市人文體驗的深度上而言,這些地標直觀地呼應著杭州的文化生活、創意美學、情感特質、經濟環境、人文關懷等,讓旅途變得更有質感與溫度,也更接軌國際。在一定程度上,這些“體驗點”是一座座文化互鑒的橋梁。

從“訪問點”到“體驗點”

投石問路近20年

事實上,亞運人文體驗點文旅產品的創新推出,是基於杭州社會資源國際訪問點項目(以下簡稱“訪問點”)近20年的投石問路。這一切,都是杭州在嘗試“培養”游客的好奇心與國際旅游接待能力。

2005年開始,杭州陸續推出130余家體現杭州日常生產、生活、文化特色且具備國際旅游訪問者接待能力的“訪問點”。這些看似是市民極其日常的去處,巧加利用、提升,挖掘亮點與特色,逐漸變成國際游客解讀杭式生活的“破譯者”。

50個“體驗點”是根據歷年“訪問點”工作中累積的經驗,精挑細選而出,尤其注重國際游客的接待能力、體驗場景的創新活力、文化內涵。

從傳統景點游到社會資源國際訪問點、亞運人文體驗點,盡管選取的側重點與形式不盡相同,但融合文化與旅游、文化與生活、傳統與現代的文旅產品,其多元化的呈現方式必然是當下文旅消費市場的剛需。

相關負責人表示,50個“體驗點”不僅僅是杭州亞運會期間面向國內外游客的深度游產品,目前也納入了杭州日常文旅產品體系中。2023年下半年,在創新文旅產品板塊,“旅游+”與“+旅游”概念是主要的探索方向,其中將重點關注“電競+文旅”“體育+文旅”“演唱會+文旅”等融合新業態與新場景的文旅產品。此外,針對短短一年間由萌芽發展到遍布全國各地的“Citywalk”(城市漫步)潮流,文旅部門正在討論做升級版,帶人們走進日常煙火、探知在地文化、挖掘小眾秘境,用探索的視角去重新認識這座城市的美妙細節,發現不一樣的杭州韻味,在提升線路和市民參與度的同時,將杭州打造成“Citywalk”之城。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