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原創

記者調查︱手機禁入校園難題如何解?

方彭依夢
2023年09月10日10:02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21世紀是高速發達的信息化時代和智能化時代。這個時代帶來的改變之一就是,在高速網絡的普及應用下,人們的生活方式被顛覆。

日前,工信部及三大電信運營商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用戶數據。截至2023年3月末,3家基礎電信企業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7.05億戶。此外,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就達到了1.91億人,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6.8%,未成年人觸網低齡化趨勢明顯。近年來,中小學生因過度使用手機產生的沉迷游戲、近視率上升等問題頗受關注,管控學生在校使用手機已成為各方共識。

2021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發布。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近兩年,已有不少學校在學生手機使用方面進行探索並形成了有關學生手機管理的有效辦法。

一片點贊聲中,也有不少擔憂和質疑——“手機禁止入校,禁得住嗎?”“上學不讓帶手機,家長和孩子怎麼聯系得上呢?”“在學校有老師管著,回家后怎麼辦?”

手機禁入課堂如何找到實質有效的解決方案?開學季,人民網浙江頻道走進校園一探究竟。

細化管理 讓手機遠離校園

新學期到來,各地學生陸續返校。在不少學校,“禁帶手機進校園”的標語放在了顯眼處。學校更是通過各類教育活動,讓學生們了解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的危害。

開學季,校園內放置了“禁帶手機進校園”的標語。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供圖

“我承諾,自覺遵守校紀校規,絕不違背手機管理規范﹔主動擁抱現實生活,強身健體培養高雅志趣……”9月2日上午,浙江諸暨海亮教育園傳來近千名學生的宣誓聲。這一堂由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領銜、旗下超160所自有及服務學校共同參與的開學第一課“向手機SAY NO!”正式啟動,吸引了近千名學生代表、家長代表及各界專家參與。

“我家小孩今年高二,沒有很強的自制力,面對手機游戲的誘惑常常會控制不住自己。”“我家孩子也不例外,平時一拿到手機就不撒手,深夜有時還能看到從他房間裡透出的亮光。”在“開學第一課”上,家長們表示,孩子對手機的過分依賴已成為家庭教育的一大難題。

“如今,有‘手機依賴症’的孩子越來越多,很多都養成了睡前最后一件事和醒來第一件事都在玩手機的壞習慣,這讓我們家長感到擔憂。”家長代表楊琪斌表示,對於自控力強的同學,如果能夠好好利用手機這一工具來獲取需要的信息,在汲取新知的同時拓寬視野,將給孩子們的學習與生活帶來極大幫助﹔但自控力較弱的同學,往往容易被手機的娛樂功能深度影響,不僅浪費時間,還會損傷視力,甚至接觸到不良信息。

暑假結束,孩子“機不離手”該咋辦?“開學第一課”上發布了《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學生手機管理制度總綱》(以下簡稱“制度總綱”)。據了解,制度總綱是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結合近30年學校運營與德育管理經驗制定出的。

“開學第一課”現場,學校代表、家長代表和學生代表共同簽訂承諾書。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供圖

翻開制度總綱,適用范圍、制度內容、配套措施等清晰明了。其中制度內容部分,分別從學校及學生層面詳細說明了手機管理細則以及如何正確、科學、合理使用手機。

“2021年,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我們一直嚴格在執行。”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副總裁、海亮實驗中學校長黃玲瑛說,“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會在班會、心理課程、國旗下的講話等環節加入禁止手機進校的教育和引導,讓學生接受、認同。”

根據制度總綱要求,全體學生原則上一律不得將手機及相關自有電子設備帶入校園。一經發現學生在校園內違規攜帶或使用手機,學校有權將學生手機收管,並通知家長填寫收管單,手機統一交由學校保管至學期末,學期末由班主任領回手機,並同步告知家長。

“我們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手機管理,學校原則上不允許學生攜帶手機。我們將手機使用情況納入個人德育評估以及班主任考核的指標中,貫穿個人成長及班級管理的全過程,由全體教師負責監督檢查學生校園手機使用行為。”黃玲瑛表示,學校針對在校內違規使用手機的同學也制定了相應處罰措施,明確了處罰注銷處理的相關流程,“根據情節嚴重性,給予沒收手機、批評教育等處罰。”

《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學生手機管理制度總綱》在“開學第一課”上進行發布。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供圖

黃玲瑛表示,在制度總綱的基礎上,海亮教育旗下自有及服務學校將組建學生手機管理工作專班,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並繼續完善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管理辦法和獎懲機制。

家校聯絡如何保障?校外如何引導規范?

新學期伊始,家長胡麗琴收到了學校發來的一則關於“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的提醒。

“我們平時上班都比較忙,孩子住校兩周才回一次家。”胡麗琴說,“去學校不帶手機是好事,但我們就怕緊急情況聯系不上孩子。總是借用班主任老師的手機打電話也不現實,不僅打擾老師,而且孩子也不可能隨時與老師在一起。”

和胡麗琴一樣,很多家長在支持禁止手機進校的同時,對家校聯系這一突出的新問題表示擔憂。

“針對這一點,家長們完全不必擔心。除了嘗試建立班主任電話熱線外,我們還在制度中明確,各學校應增設校內公共電話,充分保障學生與父母家人溝通的便捷性。”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助理總裁、海亮外語中學校長王婷婷介紹,“以我們學校為例,學校有50多台公用電話,分布在教學樓、寢室樓及餐廳等點位,同學們如果有急事可以隨時免費撥打電話與家長進行溝通,確保家校間通訊的順暢。

增設校內公共通訊設施保障家校聯系。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供圖

與此同時,一塊“電子班牌”在校園內的普及應用,也為家長提供了同等高效的聯系途徑,切實解決了家校聯系的實際需求。

“每個班級的門口都有一塊,站在電子班牌前進行人臉識別就能進入個人主頁。”海亮實驗中學高一年級學生趙丁然在教室門口展示了“電子班牌”的使用方法,“通過人臉掃描進入個人主頁,點擊‘家校互聯’模塊,可在線與家長以文字、音頻、視頻等方式進行即時溝通,非常方便。”

進入智能化階段,信息技術對於教育的影響,不再局限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應用的層次,而是更加全面融入和影響教育生態。眼下,多省市出台的“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標准”明確指出班牌作為學校、班級文化建設載體以及家校互動媒介的作用,同時衍生出德育、素質評價的需求。

通過“電子班牌”,學生可在線與家長以文字、音頻、視頻等方式進行即時溝通。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供圖

黃玲瑛介紹,“電子班牌”是由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自主研發的,除了“家校互聯”,還有“電子課表”“信息查詢”“簽到考勤”“德育管理”等多個模塊。

人民網浙江頻道了解到,不少住校生半個月回一次家,進校不帶手機確實存在一些不便。

“在管理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確有攜帶手機進校的需求,因此我們制定了人性化的方案——如有特殊情況,可以帶手機到學校,進入校園后第一時間把手機交給班主任,由其代為保管。我們給每位班主任也配備了保險箱進行存放。”黃玲瑛表示,禁止手機入校並非“一刀切”,而是在探索過程中形成相關舉措,並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加以完善補充,厘清學生手機管理制度范式,通過疏堵結合,讓規定更有“溫度”。

然而,校園生活只是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校內可以對手機進行統一管理,離了學校回到家,又是‘機不離手’了。”針對家長們的顧慮,海亮提出了校外手機使用要求及規范。

“在周末及節假日離校期間,各學校應要求班主任及時開展家校聯絡,提醒家長及學生,使用手機需定時定量,不可放任不管,做到勞逸結合、及時收心。同時,各學校需通過各種方式,增強家長對學生離校期間手機使用情況的管控責任意識。”黃玲瑛說。

“手機禁令”如何長遠有效?

“完成作業的同學請直接在平板電腦上進行提交……”目前,在海亮外語中學,用平板電腦上課的情景已成為常態。課前,老師將錄制好的導學案上傳到“智慧課堂”平台,同學們可以在平板電腦上進行自學。

課堂上,有了預習的基礎,老師會帶領學生展開深層次的學習,學生此時可以利用平板電腦提交課堂作業,提交后,老師會在電腦展開精准分析﹔課后,學生再到APP上完成部分家庭作業。

通過平板教學系統,實現高效和精准的教學。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供圖

“平板教學有相應的管理制度,設備上的軟件是有‘白名單’的,經過后台審核篩選后,適合的內容將會推送給學生們。”王婷婷表示,全面的平板教學系統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及時、准確、高效地掌握學生的學情數據,實現高效和精准的教學,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內驅力。

此外,人民網浙江頻道了解到,海亮正在大力打造智慧校園、數字化課堂,未來也會不斷將數字化產品融入課堂學習、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課堂中,學生們會越來越多地接觸平板教學,通過平板完成現場交互和自主信息檢索﹔課堂之外,我們也會鼓勵大家多多借助老師們的筆記本電腦,參與撰寫學科論文,開展實踐調研等學術任務,實現更加多元的綜合素養提升。”王婷婷說,“相信在智慧校園建設的支持下,即便生活中沒有手機,同學們也依舊可以借助豐富的數字化產品,拓寬學習邊界。”

黃玲瑛表示,與智能手機的“較量”中,培養學生的自控力與內驅力尤為關鍵。“接下去,各學校還將建設更加現代化的數字閱覽室,整合實體書籍、閱覽電腦、聽讀設備等,組織常規課堂以外的閱讀小組、實踐小組、社團等,鼓勵大家以豐厚的課后生活,自主自發地進行研究性學習。”

通過組織社團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后生活。海亮教育科技服務集團供圖

眼下,海亮正准備著新一屆家長委員會的換屆選舉。“一年一度的選舉會議也是家校溝通的好機會,每年我們都會針對‘手機禁止入校’‘體育鍛煉’‘學生零花錢’等多個問題進行探討。”黃玲瑛表示,家長代表們給學校帶來了不少好建議,這也是相關制度規定能夠不斷補充完善從而長久有效運行的關鍵所在。

“對於學生、學校和家長來說,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正視並且接納學生‘手機依賴症’背后的,對於信息、社會連接和審美娛樂的需求,並且為青少年提供更加多元豐富的路徑,幫助學生滿足相關需求、實現自我成長。”海亮素質教育集團生涯規劃事業部中級研究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程甘棠表示,在嚴格執行教育部文件及制度要求,做好手機使用管理的同時,學校還應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拓寬學生獲取信息、建立人際關系的渠道。

“從多元化的課后課程,到職業生涯規劃,多角度幫助學生增強自我認知以及對外部世界的了解,把學業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目標感和使命感,為學生提供來自真實世界的正向反饋。”程甘棠說。

(責編:方彭依夢、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