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杭州向東,嘉興桐鄉這個小鎮為何建起科技新城?

宋彬彬、張利清
2023年09月20日15:25 | 來源:潮新聞
小字號

  杭州向東,一座科技新城破殼而出。

  9月20日上午,崇福科技城正式官宣成立,四個數字經濟、新材料產業項目應聲落地,總投資超10億元,為未來發展開了個好頭。

  崇福,毗鄰杭州,是嘉興桐鄉融入杭州都市圈的橋頭堡,這兩年更是錨定了“融杭發展新城”這一城市定位,此時為何要建一座科技城?

  順勢而為

  攤開地圖,崇福好比杭州的近郊,讓人有種“不在杭州,留在杭州”的感覺。

  從杭州乘高鐵出發,15分鐘內抵達桐鄉﹔沿著高速,30分鐘便可抵達崇福。

  此外,崇福位於杭州繞城和二繞之間,中環快速路穿城而過,不僅與杭州主城快速接駁,還能便捷聯系臨平、下沙、大江東等板塊。

  接則近。這兩年,一批重大交通項目相繼開竣工,比如正在實施的320國道改建項目,全長約24.6公裡,起點位於鳳鳴立交,終於大麻鎮西木橋附近,完工后將再次拉近崇福與杭州的時空距離。

  高鐵出行方面,崇福直達高鐵桐鄉站,也有了快速通道。

  目前,崇福到高鐵桐鄉站一般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現在正在建設的百甸公路的前身——沿線鄉道,另一條就是縣道崇樓線往高橋方向。然而,兩條道路都相對狹窄,通行不便。

  為此,崇福鎮於2021年啟動了百甸公路建設,目前,一期項目建設完工。

  變化是一目了然的。據介紹,百甸公路全線貫通后,原先的雙車道拓為四車道,從崇福到高鐵桐鄉站用時預計縮短一半。

  通則達。72米的架橋機緩緩移動,一片長30米、重96.7噸預制梁平穩就位……就在前不久,隨著最后一片預制梁的成功架設,蘇台高速公路(二期)洲泉高架1號橋跨崇新線梁板架設任務順利完成。

  無論從交通出行還是發展而言,蘇台高速公路(二期)的出現,注定意義非凡。尤其從發展角度看,這條路通車后,意味著崇福不僅能融杭,還能連蘇,在產業發展上有了更大的合作空間,對承接蘇杭經濟、快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面對外部多重交通優勢重疊,崇福也在加快重塑自身的區位優勢,規劃建設“六橫六縱”內部暢聯交通體系。

  “六橫”,即杭福路、中山路、世紀大道、青陽路、崇德路、老320國道﹔“六縱”,即崇新線、建業路、語溪大道、錦繡大道、中環大道(鵬輝大道)、景衛大道。

  “城因水興,市因路起”,自古以來,交通都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因素,城市的發展依托交通主干道為增長極向外輻射,交通的通達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城市的能級。崇福通過內外聯動,讓交通承載力全面提升,這也倒逼其不斷向“新”而行,以交通的先行帶動著產業結構、城鎮品質等一系列蝶變。

  先聲奪人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用到經濟發展上,就是要見識早、行動快,看得准、抓得實,早人一步、快人一籌,在快跑領跑中搶佔先機。

  以臨近的寧波海寧許村鎮為例,從許村鎮政府出來,穿過一條馬路,就是杭海數字新城雙創中心。與隨處可見的家紡企業相比,這座佔地面積兩平方公裡的園區寄托著許村產業發展的新希望。

  杭海數字新城盡管坐落在鄉鎮,但站位和目標卻不低。“我們的目標是對標杭州未來科技城和濱江高新區,打造浙江數字經濟第三極。”某公司總經理傅建忠感慨,隨著產業、交通深度融入杭州,許村迎來脫胎換骨的改變——“杭州東大門外的家紡小鎮”,是許村的過去﹔“名字是村,編制是鎮,實際是城”,是許村的現在。

  敢想敢干,才能抓住機遇。2022年初,桐鄉提出要實施“融杭十大工程”,全面開創從“杭州東”到“東杭州”發展新階段。當年10月27日,桐鄉崇福鎮在杭孵化平台——崇福融杭創新中心正式成立﹔2023年桐鄉“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桐鄉明確將出台接滬融杭連蘇行動計劃……對於崇福而言,就是要在重大交通項目完工前,鮮明地亮出自己的未來發展定位,吸引更多優質項目前來,同時加快內部空間的整理,讓大家知道,這裡過去是買皮草的好去處,但現在以及未來更是一個搞產業、干事業的好地方。

  據了解,崇福科技城是崇福鎮立足現有園區平台和小微園區,通過黨建引領,深度整合資源,凝聚眾多職能部門合力后,成立的一個新型組織機構。

  成立后,崇福科技城將按照“1+4+4”的理念進行創辦。“1”代表崇福科技城管委會,負責推進科技城各項工作,統籌經發、招商、村鎮、自規、公安、綜合執法等多方力量,以實體化運作發揮主體主導作用。第一個“4”代表現有4大園區平台,即前沿材料工業區(原崇福鎮工業園區二三四期)、數字經濟科創園(原南陽融杭先導區)、運河時尚產業園(原石馬園區)、絲綢文化創新園(原工業園區芝村分園)。第二個“4”代表在建或已建成的4大自有小微園區,包括武漢理工科創社區、人工智能產業園、崇福創新工場、數字裝備產業園。

  此外,崇福科技城管委會劃分三大業務板塊:一是設立科創招商板塊,下設招商局和科技人才局,主要負責統籌4大園區平台要素資源,按照各自園區定位進行招商培育﹔二是設立企業服務板塊,下設經濟發展局,主要負責健全企業服務線上互動和線下走訪機制﹔三是設立園區管理板塊,下設園區管理局,主要負責園區整體形象和環境提升。

(責編:孫鵬、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