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累計完成1115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41萬余戶
堅持“民呼我為”,力求“改到老百姓心坎上”,讓“老居民”樂享“新生活”

“楊奶奶,今天吃紅燒獅子頭呀,味道蠻好的。”中午11點30分,杭州市西湖區求智社區的專職助老員金海雲准時敲響了楊奶奶家的大門,並送上了老年食堂剛出鍋冒著熱氣的飯菜。
這是求智社區針對老年住戶需求,在“樂居求智”小程序上推出的一項助老送餐服務。
“吃飯是日常小事,但對很多老年人來說卻是‘老大難’。”求智社區黨委書記文鑫有事沒事都會到社區裡到處走走,和居民們聊聊天,或者上門看看獨居、病弱的老人,發現大家反饋最多的就是“吃飯”“看病”問題,“我們社區有800多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比如這位楊奶奶就因為視力殘疾,做飯、出門都不容易。”
為此,這次老舊小區改造和未來社區創建一體推進,求智社區把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解決老人迫切需求放在了首位,開發了一鍵點餐、一鍵尋醫等30多項應用在內的“樂居求智”小程序。“考慮到老年人反饋的智能手機使用問題,我們送餐服務也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目前有6位住戶是長期訂餐的,不需要每天在小程序上下單。”文鑫說。
“舊改”與“未來”結合,還激蕩出哪些民生火花?
除了線上“樂居求智”,線下的“求智未來社區會客廳”,不僅讓這個老小區有了有“未來感”的硬件環境,更有了“未來式”的美好生活。
“老小區裡空間有限,但居民各種生活服務需求需要物理空間承載,所以我們想方設法,通過‘拆一點、改一點、借一點’,為居民打造了這個家門口的‘服務站’。”文鑫介紹,會客廳最重要的是讓居民能共享這個空間,建在哪裡和建成什麼樣,都要跟著居民的需求走,“我們不僅在選址上充分考慮居民,在建設過程中也充分參考居民意見,比如給靠近居民樓的窗戶進行了美觀又實用的遮擋,就連每一塊瓷磚怎麼鋪陳都進行了精心設計。”
這個近700平方米的會客廳裡,設置了共享書房、共享直播間、共享會客廳、嬰幼兒成長驛站、四點半課堂等服務空間,以及共享法庭、調解室等治理空間,滿足居民15分鐘生活服務圈需求。
“現在每天進出小區,都會路過這個會客廳。你看這裡人氣那麼旺,說明地方選得好、功能很齊全。”社區居民顧愛貞豎起了大拇指,“我在求智住了40多年,這幾年看著它環境不斷變好變美,服務越來越完善,生活得很開心。”
求智社區面貌煥然一新與空間功能持續升級,折射出杭州對美好人居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對“民呼我為”的生動踐行。
近年來,契合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杭州通過“計劃相融、標准相融、推進相融、資金相融、長效相融”實現老舊小區改造和未來社區創建一體推進,以未來社區“三化九場景”理念破解老小區公共服務空間不足短板,為居民提供觸手可及、出門可達的優質公共服務。
“我們始終堅持‘群眾缺什麼、我們補什麼,群眾盼什麼、我們謀什麼’,由居民決定‘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在改造前‘問需於民’、改造中‘問計於民’、改造后‘問效於民’。”杭州市舊改辦(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在舊改項目中設定“三上三下”的程序,根據不同的小區實際和資源稟賦,編制“一小區一方案”,確保改造的重點亮點和改造成效始終與民需高度契合,真正把老舊小區“改到老百姓心坎上”。
一個個“高齡”小區不斷“逆生長”,蝶變為一個個傳統現代交融的美好共富家園。
自2019年啟動改造至今,杭州已累計完成改造2000年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1115個,累計新增養老托幼、文化活動等公共服務場地約15.3萬平方米、健身活動場地及設施約13.9萬平方米,盤活各級企事業單位存量用房324處、約9.6萬平方米,惠及住戶超41萬戶,市民對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支持率為98.8%、滿意率為93.2%。
舊改惠民,步履不停。
在超額完成第一輪老舊小區改造四年行動后,2023年杭州啟動了“新三年”行動計劃,按照“力爭到2025年底前全面改造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目標,打造更多有完善設施、有整潔環境、有配套服務、有長效管理、有特色文化、有和諧關系的“六有”宜居小區,讓市民群眾的幸福感在家門口不斷升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