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更“助村” 振興又“振心”
紹興新昌澄潭街道用好“駐村手帳”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村民不致富,不是好干部。”紹興市新昌縣澄潭街道梅渚村駐村干部石堅第一次下村時,就把梅渚村黨總支書記的這句口頭禪寫在了駐村手帳上。
近年來,澄潭街道依托“駐村手賬”這一載體,制定月度“四個看、四個走”工作清單,察村情、訪民意、解難題,激發駐村干部的靈敏“觸角”,並定期開展駐村手賬亮晒評比,解決民生實事400余件,用心用情寫好“為民文章”。
駐進村,幫辦沉下心
幫助村民完成建房審批手續,跟蹤走訪精神疾病患者,為地質滑坡建房戶解決用電困難……翻開澄潭街道嶺芝山村駐村干部王水源的駐村手帳,細碎的記錄中,滿滿都是服務民生的“賬單”。
2019年開始,王水源成為嶺芝山村的駐村干部,為了做好駐村幫扶工作,他帶著駐村手帳跑遍了全村,記錄村民所需大小事,每周三的聯系村干部下村日,他更是幾乎沒請過假,成了嶺芝山村的“編外”村民,和村民打成了一片,大家有難處都願意和他說、找他商量。
干部駐村,不僅要駐村、駐身,更要駐心、駐情。工作四年,澄潭街道沃西村駐村干部陳穎已寫下厚厚的駐村手賬:行政村區域面積、村民總戶數、村民小組個數、村裡特殊人群狀況、各類保險覆蓋數、汛期准備……一本手帳,濃縮著她腳步丈量民情的作風。
除了關注民生大小事,澄潭街道駐村手賬也直擊民情痛點。“一老一小”、殘疾人、低保戶等需要特別關注的群體在駐村手賬中的分量越來越重,提升低收入村民收入、加強人居環境整治、發展鄉村旅游、推動精神富裕等事項成為黨員干部們解題的焦點。秉持著“小事不過夜,大事不出周”的理念,澄潭街道對駐村手賬中摸排發現的問題實行“銷號”管理。
2022年以來,澄潭街道駐村干部已寫民情日記1700余篇,摸排辦理民生實事400余件。村民的急難愁盼問題更清晰了,駐村手賬真正成為表達村民訴求的“直通車”。
駐興村,山鄉奔共富
“在村民們的一言一語中,我聽出了對村庄發展的期許。”梅渚村駐村干部石堅說。
通過駐村手賬,石堅了解到村民普遍支持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通過各級的共同謀劃,梅渚村創新“國企+村”運營模式,流轉閑置農房,積極招引新業態打造宋風美學文旅生活區。
實際上,在梅渚村發展的初期,也曾面臨過不少“成長的煩惱”。石堅的駐村手帳就寫道:“村裡引進的新業態小酒館遲遲未辦理營業執照,一直未正式對外營業。通過和店主的交談,我發現由於店家不了解相關政策,對營業執照由誰辦理出現了疑惑。”石堅認真記錄,並在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對接新昌縣人社局,咨詢大學生創業租房補貼政策。
在之后的下村中,石堅拿著駐村手帳上記下的政策要點向店家說明,並幫忙填寫相關表格,一並完成營業執照申請。石堅將這次辦事經驗記在了駐村手帳上,並進一步摸排全村經營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助推業態在梅渚順利落地。
新業態証照辦理、對接創業租房補貼政策、業態周邊的環境衛生……以駐興村,梅渚村發展過程中的諸多問題通過駐村手賬得以摸排解決,為鄉村發展做好后勤保障和資源供給。如今,梅渚村已經打響了“古村風情游”的招牌,依靠餐飲、民宿等業態,不少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增收。
駐相連,薪火更相傳
為加強退休干部榮譽感、幸福感,提升年輕干部隊伍素養和專業能力,幫助2023年新錄用機關干部迅速熟悉情況,提升崗位履職能力,9月6日,澄潭街道舉行了退休典禮暨年輕干部青藍傳“澄”啟動儀式,以“回顧來時路”“走好腳下路”“展望未來路”三個篇章展開“青藍相繼,薪火傳‘澄’”項目。
澄潭街道制定《澄潭街道青藍傳“澄”成長幫帶制方案》,根據業務線、聯系村各安排兩名經驗豐富的同志擔任幫帶人,達成11組結對,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賦能年輕干部快速成長。新錄用機關干部將握好成長接力棒,也將接過前輩們的駐村手帳。
如今,不改駐村手帳初心,持續完善升級服務形式,一本駐企手帳也送到了駐企服務員手中,結合民情走訪、周三服務日等服務,薄薄的手帳成了干部們駐村更“助村”,振興又“振心”的載體。(陳琪、趙丁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