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潮涌亞細亞 攜手向未來

——寫在杭州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閉幕之際

康夢琦 王麗瑋
2023年10月08日21:36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10月8日晚,杭州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正式落下帷幕。

在16天的時間裡,45個亞奧理事會成員、超過1.2萬名運動員齊聚“浙”裡,生動詮釋了體育的魅力。

在“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下,杭州亞運會將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文明間的交流互鑒、競技體育的盎然魅力充分展現,為全世界奉上了一屆“中國特色、亞洲風採、精彩紛呈”的體育盛會。

山水再相逢,后會亦有期。精彩非凡的杭州亞運會,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注入了綠色、科技、文化的新活力。以杭州亞運會為新起點,中國與世界攜手,擁抱夢想,一起向未來。

綠色亞運 讓生活更美好

“綠水青山”中,“數字煙花”在“大蓮花”上空璀璨綻放,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9月23日晚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這一幕,成為全場的“高光時刻”。

璀璨的煙花往往是重大體育賽事開閉幕式的一大看點。但隻要燃放煙花,就會產生煙塵、粉塵,對環境造成污染。

“取消煙花燃放,我們下了很大的決心。”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總導演、總制作人沙曉嵐表示,區別於以往實體煙花的表演模式,此次通過三維動畫、AR技術等數字科技,從仰視、俯視、側視等角度,全景式展現了煙花綻放在錢江兩岸、杭州奧體中心場館群的絢爛場景,用“數字煙花”為觀眾演繹了一場視覺盛宴,燦爛效果不亞於實體煙花的同時,還實現了零碳排放,提升了亞運會的“含綠量”。

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主火炬點火儀式。人民網 章勇濤攝

一個小火苗,一個發光點。錢塘江上,超1億名“數字火炬手”的“小火苗”匯聚,在運動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個“數字人”。“他”手持亞運火炬,踏著錢塘潮涌,奔向“大蓮花”上空,打破時空壁壘,躍入185米立體網幕,和現場第六棒火炬手相匯,共同完成了點火儀式。

除“數字煙花”外,“數實融合”的主火炬點火方式,也成為開幕式上另一亮點。這是亞運史上首個數字點火儀式,也是全世界首創。

據了解,亞運火炬“薪火”,其握把採用可回收生物質材料,環保輕盈﹔以生物質燃氣作為燃料,清潔安全可靠。同時,主火炬塔燃料還首次使用了廢碳再生的綠色甲醇,實現了循環內的零排放,助力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

“這次我們打破了以往的觀演模式,秉承綠色辦賽理念,全程無碳,主火炬也採用綠色燃料。”沙曉嵐說。

在這場以“潮起亞細亞”為主題的開幕式之中,青綠色的主基調,讓綠色環保理念盡顯。科技與藝術的巧妙融合,讓“兩山”理念發源地浙江書寫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生動展現。

杭州亞運會首次實現全部場館綠電供應。圖為“大小蓮花”場館。人民網 章勇濤攝

為打造亞運史上首屆碳中和亞運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已融入籌辦工作的每一個細節。

優先使用既有場館,56個競賽場館中新建場館僅12個,減少建筑碳排放﹔通過綠電交易,有效保障亞運場館常規電力使用綠電,減少能源碳排放﹔優先使用新能源車、新能源機械等方式,減少場館運營期碳排放﹔優先採用視頻會議和遠程口譯,減少參會人員的交通碳排放……在場館建設、場館運行、觀眾出行、大型活動等十多個領域中,杭州亞組委嚴格實施綠色行動,努力“減碳”。

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游泳館及臨安文體會展中心應用導光管無電照明系統作為日常照明,每年照明節能可達30%﹔富陽水上運動中心屋頂的雨水收集系統,用作場館中庭、水系及噴泉、灌溉,每月可節省35%的水,平均每天節水約1000噸﹔拱墅運河體育公園比賽場館座椅中有1800多個是活動座椅,採用電動機械伸縮,便於調節內場空間,為場館利用提供更多選擇﹔黃龍體育中心改造項目中,整合開放了籃球、網球、游泳等13個全民健身項目,每天可容納6000余人次……

綠色低碳可持續,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趨勢,更是本屆亞運會的一大亮點。

“綠色亞運,就是充分體現杭州生態環境優美、低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將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理念注入賽事籌辦組織全過程,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亞運會。”杭州亞組委環境保障部綜合處處長余中平表示,將“綠色”作為杭州亞運會的辦賽理念之一,既反映了浙江和杭州綠色低碳發展的生動實踐,又契合了國際奧委會和亞奧理事會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還反映了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和體育事業發展的更高需要。

杭州亞運讓辦賽更智能

9月27日,杭州亞運會單日金牌數再創新高。在裁判員確認成績之后,僅僅5秒鐘,成績就實現了賽事信息多端同步發布。

亞運賽場上的計分牌。杭州亞組委供圖

“通過賽事核心系統的‘上雲’,讓賽事管理更加清晰,賽事信息發布更加及時。”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杭州亞運會賽事總指揮部信息技術指揮中心指揮長胥偉華說。

智能是杭州亞運會的辦賽理念之一。用數字化賦能賽事籌備,提高賽時管理水平,已成“標配”。

實現真實場館1︰1孿生成虛擬場館,指揮調度時點擊直達“現場”……走進杭州奧體中心運營大廳,大屏上大到亞運六城概況,小到一場場賽事,亞運整體情況盡收眼底。亞運會賽事總指揮部如一個“智慧大腦”,對各類數據進行匯總、整合、分析,實時呈現賽事進程、交通物流、電力運行、食宿保障、衛生醫療等多種信息,實現多維度調度、高效率指揮,保障亞運會順利舉辦。

亞運會羽毛球女子團體決賽現場。人民網 章勇濤攝

杭州濱江體育館是本屆亞運會羽毛球項目比賽場館,10月1日,在羽毛球女子團體決賽現場,球館內20台4K高清攝像機和1台VR相機隨時捕捉運動員不同角度的動作,定格並360度回放每個精彩瞬間﹔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作為杭州亞運會開閉幕式的舉辦場地,全面部署了5G—A網絡,可滿足現場8萬多名觀眾及工作人員同時上網的需求﹔溫州體育中心體育場草坪下方裝有的18個傳感器,可對草坪根部溫度、濕度等數據採集分析,實現草坪科學養護﹔紹興柯橋羊山攀岩中心場館實現三維可視化管理……56個亞運競賽場館的科技之光競相閃耀。

智能還體現在辦賽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本屆亞運會上,首次推出的電子身份注冊卡發揮了“一卡通”的功能,可高效解決外籍參賽人員因實體身份注冊卡未寄達、未攜帶、遺失或人証信息不符影響入境通關的問題﹔在亞運村,“舞蹈演員”機器人可為“村民”進行舞蹈表演﹔在羽毛球場館,機器人又化身“快遞員”,可幫羽毛球運動員寄送物品﹔數字觀賽服務平台“智能亞運一站通”為觀眾提供購票、出行、觀賽、住宿、用餐等多項貼心服務……

在杭州濱江,市民正在和AI“許昕”進行乒乓球PK賽。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借助亞運會,“智能”綿延至賽場之外,浸潤於城市運營與百姓生活。湖州推出自動駕駛公交,可智能完成自動起步、提速、轉彎、變道等駕駛操作﹔紹興的智慧路燈杆以5G微型基站為入口,智慧照明、視頻監控、IP廣播等為配套,呈現了城市科技新發展﹔在錢塘江邊,長椅“升級”了無線充電功能,人們坐在江邊吹風賞景時,手機就能“滿血復活”﹔在杭州武林商圈,既會“說話”還會“轉頭”的指引路牌,為游客提供更准確、便捷的導航服務……

透過杭州亞運會,可見“人間天堂”之美,亦可見“智慧城市”之新。

節儉辦亞運 簡約不簡單

9月29日,歷時多天的杭州亞運會游泳比賽在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結束全部項目爭奪。中國游泳隊最終收獲28金21銀9銅共58枚獎牌的成績,位列游泳項目金牌榜首位,金牌數創亞運歷史最佳。

比賽之余,值得關注的是游泳館那一汪清得發亮的池水。憑借24小時水循環系統,館內池水可以在長期不換的情況下保持干淨清澈。單此一項,一年下來就可以實現節水18萬噸,相當於4000余名杭州人一年的用水量。

亞運會男子200米混合泳決賽上,中國選手陶冠男正在奮力拼搏。人民網 陳陸洵攝

“從國內外大型賽事來看,節儉辦賽已成為一種趨勢、一種共識、一種行動。”杭州亞組委、亞殘組委副主席兼秘書長、杭州市市長姚高員表示,杭州亞運會的辦賽要求中,“簡約”是擺在首位的。

比賽場館是賽事的重要載體,也是體現辦賽理念的重要板塊。按照“能改不建”的原則,杭州亞運會56個競賽場館,除12個新建場館外,其余均為改建或臨建場館,31個訓練場館也全部是改造場館。

不僅如此,杭州亞運會場館賽事使用器材也普遍遵循“能借不租、能租不買”的原則。

杭州亞運會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競速賽決賽現場。杭州亞組委供圖

在杭州淳安賽區的場地自行車館,館內橢圓形環繞場地採用周長為250米、寬8米的斜坡式木賽道,面層由374片赤鬆拼接而成。“這些木板全都是租的,省了不少建設成本呢。”淳安界首體育中心場館群運行團隊無障礙設施主管谷元浩笑著說,場館建設主要遵循“能租不買、能借不租”的原則,僅賽道這一項就節省資金約900萬元。

即便是小小的洗漱包、普通的晾衣架,也透露出杭州亞運會的節儉智慧。記者在媒體村住宿房間發現,洗漱包採用具有防水功能的環保面料,衣櫥裡的衣架由麥秸稈制成。“這樣的細節,是為了鼓勵大家充分循環利用各項生活物品。”工作人員表示,綠色節儉的理念已融入亞運村建設的方方面面。

在杭州亞運村,運動員正在志願者的指導下注冊“低碳賬戶”。杭州亞組委供圖

亞運會期間,主辦方更是力促節儉深入人心。運動員入住的房間裡張貼著醒目的二維碼,用手機掃碼即可進入“雲上亞運村”,系統首頁設有“低碳賬戶”,上面顯示著個人現有低碳積分和碳減排量等信息。運動員在這裡的每一次低碳行為,比如光盤行動、購物不要塑料袋等,都可以獲得相應積分,用以換取禮品。

簡約不簡單,節儉更出彩,新理念已經融入社會可持續發展之中。

樹文明新風 鑄精彩亞運

9月26日上午,杭州亞運會馬術比賽在桐廬馬術中心拉開序幕。首場比賽“盛裝舞步”被稱為人與馬共同演繹的“馬術芭蕾”。比賽過程中,為了防止賽馬受到驚擾,幾乎沒人在場內走動,觀眾在心中為參賽選手默默加油﹔當比賽結束觀眾退場時,大家又自覺將垃圾帶出場外,並分類投放到垃圾桶中……文明觀賽已成為杭州亞運會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競賽運行服務、觀眾服務、媒體運行服務、后勤保障服務等多個業務領域,3.76萬名賽會志願者“小青荷”為遠道而來的人們提供了高質量的志願服務。

田徑賽場上,亞運會志願者正在擺放跨欄欄架。杭州亞組委供圖

亞運會排球比賽期間,“快擦手”走紅網絡。比賽期間,隻見這些志願者手持毛巾,隨時准備著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上賽場、擦干地板上滴落的汗水,保証運動員不會滑倒,他們的付出得到了運動員、網友的點贊。入住亞運媒體村,“小青荷”志願者無處不在,從接站引導到入住房間再到餐飲、交通等諸多事項,隻要你想問,都能在他們那裡得到答案。

148萬余名亞運城市志願者在街頭巷尾發光發熱,他們都是普通的杭州市民。這些志願者都心懷“亞運夢”,他們記錄亞運、參與亞運、奉獻亞運,共同塑造了濃厚的文明新風尚。

中秋之夜,在亞運村內,各國運動員正在體驗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杭州亞組委供圖

本屆亞運會比賽期間,恰逢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賽場外處處體現出節日氣息。在亞運村,一盞5米寬、3米高的巨型玉兔花燈引得眾人拍照留念。在運動員村的樂活市集,運動員們體驗了踢毽子、玩蹴鞠、做花燈、編花籃等中國傳統項目。在主媒體中心,非遺體驗、互動游戲、志願者游園會等活動火熱展開。

杭州亞運會主新聞發言人許德清表示,杭州亞運會在籌辦、舉辦過程中,始終大力弘揚亞運美學文化,彰顯文化自信,推動多元文化交流互鑒。

亞運會火種採集儀式上,一曲《良渚之光》驚艷了世界﹔開幕式上《錢塘潮涌》篇章中,大潮勁涌、舞者飛旋,淋漓盡致地演繹了“弄潮兒向濤頭立”的精神﹔亞運會主媒體中心的文化藝術長廊,常引記者駐足欣賞﹔杭州亞運會博物館裡,3間展廳向往來游客講述著亞運的歷史……文化之美,貫穿於賽會的時時處處。

亞運會舉辦期間,近百位亞奧理事會代表“打卡”杭州德壽宮,了解宋韻文化。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當杭州亞運會遇到“中秋”“國慶”雙節長假,杭州亞運會以“看亞運·游杭州”為主線,推出了100條亞運旅游線路,包括15條旅游精品線路、5條亞殘運會線路、3條水上線路,涵蓋了杭州三大世界遺產、七大人類非遺,包括一些知名景區,還有古鎮名村、生活藝術、時尚經典等豐富類別。賽事舉辦期間,杭州50個亞運人文體驗點、100多家文化館聯動推出的5300余場“亞運”主題群眾文化活動,更是讓人文之美與中外賓朋美妙“邂逅”。

穿越歲月長河,走過72年的亞運會正以浙江杭州為新起點,向著美好明天進發。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