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台州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成功申遺

11月10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我國的河北寬城傳統板栗栽培系統、安徽銅陵白姜種植系統和浙江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三項遺產系統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正式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也是全球第一個楊梅領域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截至目前,中國共有22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數量繼續保持世界首位。其中,浙江增至5項,數量繼續位居中國第一。
第一時間獲知這一好消息,仙居縣橫溪鎮梅農宋驍非常興奮。宋驍既是當地一位楊梅種植戶,也是仙居縣橫溪鎮程岙村古楊梅公園的義工,志願履行管護好古楊梅樹的責任和義務。
“盼了這麼多年終於申遺成功,非常激動!古楊梅樹是我們仙居人的寶貝,是我們仙居楊梅文化的傳承,是活歷史,仙居古楊梅是世界的寶貴資源,這次申遺成功肯定能夠促進我們這裡的文旅經濟發展和百姓增收。”宋驍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仙居是世界人工栽培楊梅起源地之一,距今已有1600年的楊梅栽培史,是“中國楊梅之鄉”。經過千年的發展與世代選育,當地積累了數量眾多、類型多樣、品種豐富、譜系完整的古楊梅種質資源,目前全縣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古楊梅種質資源庫,共有楊梅品種19種,其中仙居特有古種6種﹔現存百年以上古楊梅樹1.34萬株,其中五百年以上108株,千年以上28株。
隨著楊梅栽培規模的擴大與技術的發展,仙居人以楊梅栽培為核心,巧妙並合理地在不同高度的山地環境配置楊梅、茶樹、仙居雞、土蜂等農業生物資源,創造性架構起“梅—茶—雞—蜂”有機結合的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多層次與立體化。
這種復合型山地農業種養模式,楊梅能為茶樹提供散射光、保水保肥、阻風抗寒,為仙居雞提供活動空間和飼料來源﹔仙居雞的日常活動為楊梅除草除害,仙居雞的糞便及草本植物的腐殖質為系統提供優質肥料﹔仙居土蜂為系統內蜜源植物授粉,並為農民增加產業收入。
各個物種之間的物性配合,實現了1+1>2的功效。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在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控濕調溫、空氣淨化、森林防火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2015年,仙居楊梅栽培系統被評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9年,延續千年、飽含仙居先民智慧的“梅—茶—雞—蜂”共生互利的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此次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將有助於仙居楊梅及其涵蓋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發展理念在全球推廣,有效推動當地鄉村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