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來中國濕地博物館感受“鏡頭下的守護”

人民網杭州4月26日電 (方彭依夢)今天,“心域綠洲:影像中的自然庇護所”展覽在中國濕地博物館開幕。據了解,這是中國濕地博物館改造提升后亮相的首場專題大展,由中國濕地博物館聯合“野性中國”工作室共同主辦。
此次攝影展選取了奚志農及其團隊40年間拍攝記錄的150余幅中國野生動植物珍貴攝影作品及影片,重點講述中國瀕危及保護物種、中國旗艦物種、中國巨樹生態的保護歷程,展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
4月26日,“心域綠洲:影像中的自然庇護所”展覽在中國濕地博物館開幕。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此次展覽分為六個單元,每個單元通過獨特的視角探討人與自然的深層次關系。從“枝椏”單元中國巨樹的壯麗與生態價值,到“坤靈”板塊生命網絡的相互依存,從“凝視”中動物情感的傳遞,到“眾生”單元環保斗士的堅守,再到“一葦”水下生態的探索,以及“觀止”中雪豹、巨樹的神秘世界……通過影像展現多元視角下的自然之美,以及萬物一體的生態智慧。
正如展覽結束語所寫“最完美、最理想的自然保護,就是把保護區建立在每個人的心裡面,尤其是孩子的心裡”。此次展覽通過影像反映野生動植物與人類行為的平衡與和諧,鼓勵人們重新考量與自然的關系。
近年來,通過奚志農等生態攝影師的堅持和努力,使用影像記錄和宣傳生態已成為我國有效的生態保護手段。“野性中國”工作室對滇金絲猴、藏羚羊等瀕危物種的保護項目顯著提高了這些物種的生存狀況。這些影像不僅成為自然保護的有力証據,也成為了公眾教育的重要資源。觀展的過程既是一場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教育課程,也是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的一部分。
“‘心域綠洲’不僅象征著自然界的一片淨土,更是每個人內心深處對共生理想的追求與體現。”“心域綠洲:影像中的自然庇護所”展覽策展人俞靜漪介紹,除了展示攝影作品,此次展覽還鼓勵公眾參與自然保護。
“心域綠洲:影像中的自然庇護所”展覽現場。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通過提供“16件小事幫助瀕危物種”清單,觀眾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改變,用實際行動支持自然保護。這些小事包括拒絕食用野生動物、減少肉類消費、選擇有機食品、參與生態旅游等,每一項都是對自然保護事業的有力支持,也是對子孫后代的一種責任。
俞靜漪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展覽,激發更多人對自然保護的熱愛和行動,共同助力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共同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首過三峽!萬噸江海直達輪挺進長江上游
- 人民網舟山4月24日電 (方彭依夢)伴隨著一聲鳴笛,今天中午,裝載著5400余噸進口大宗貨物的新型江海直達船“創新5”緩緩駛離寧波舟山港老塘山5號碼頭,通過江海直達運輸方式,經由三峽,前往重慶港。 4月24日,新型江海直達船“創新5”駛離寧波舟山港老塘山5號碼頭。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供圖 人民網浙江頻道從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了解到,此次航行是舟山至重慶江海直達航線首航。…
- 浙江杭州:“文化中國行”浙江主題宣傳活動啟動
- 人民網杭州4月23日電 (陳陸洵)今天下午,來自中央及省級媒體、行業類媒體代表的記者們走進杭州西泠印社,標志著由中央宣傳部組織的“文化中國行”浙江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 活動期間,記者們將分為“杭州—麗水—衢州”“杭州—紹興—湖州—嘉興”兩條線路調研,先后深入杭州市橋西歷史文化街區、麗水市龍泉西街、紹興市崇仁古鎮老街等調研點位,多維度立體式報道各地各部門推動文化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和創新經驗,反映新時代人民群眾高品質文化生活和美好精神追求,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髓和具有世界意義的精神標識,展示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據悉,此次“文化中國行”浙江主題採訪活動持續至4月26日。…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