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讓城市更有韌性(延伸閱讀)

人民日報記者 丁怡婷
2024年04月26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全面推進韌性城市建設,有效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韌性城市通常指城市遭遇極端天氣、自然災害等的時候,能夠有效防御風險、快速恢復運轉,並且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城市防災能力。形象地說,韌性城市能像彈簧一樣有張有弛,從容應對外界壓力並迅速恢復。

  浙江大學韌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王乃玉認為,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口、產業和基礎設施的高度集聚,加劇了城鎮災害風險。增強城市安全韌性,是城市發展的新趨勢。

  “韌性城市的防災體系強調從被動應急到決策前移,從各自為戰到協同聯動﹔防災決策層面,韌性城市更加提倡數據驅動和量化分析。”王乃玉說,一個城市的韌性,可以從四個維度來評價:物理維度,城市基礎設施系統等在災害下的功能水平和恢復能力﹔組織維度,相關部門和機構在災害過程中的准備、組織、調度和決策能力﹔社會維度,在災后提供緊急醫療服務和臨時避難場地,長期恢復過程中滿足當地就業和教育需求的能力﹔經濟維度,城市經濟系統能夠承受災害造成的打擊,並在災后快速恢復的能力。

  讓城市更有韌性,要更新“硬設施”,也要強化“軟實力”。

  城市供水、排水、燃氣、熱力、橋梁、管廊等,是維系城市正常有序運行、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設施,被稱為“城市生命線”。當前,不少城市正推動地下管網、橋梁隧道等設施配套建設物聯智能感知設備,逐步實現對城市生命線運行數據的全面感知、自動採集、監測分析、預警上報,進一步提升智慧防范風險的能力。

  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重點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運用數字化手段對各類設施進行實時監測,在過去基礎上今年將再改造10萬公裡以上城市地下管網,再啟動100個城市、1000個以上易澇積水點治理。

  王乃玉認為,韌性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政府各個職能部門參與,還需要企業和社會共同努力。目前,一些城市已經開始探索推進韌性城市建設,如北京印發專項規劃,正在構建韌性城市空間治理體系﹔安徽合肥積極開展城市生命線監測,在2.5萬個城市高風險點,布設100多種、6.4萬套前端感知設備。

  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加強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城市將更加“有裡有面”、百姓將更加安居樂業。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26日 07 版)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