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鄉村各類矛盾糾紛8671件
台州仙居:因地制宜鋪開“智治”網
“有糾紛,去古樹下說說理。”7月19日,台州仙居縣安嶺鄉新表門村的兩戶村民起了爭執,選擇了“老辦法”。村裡的千年銀杏古樹成了村民解決矛盾糾紛的據點,見証了一次次從面紅耳赤到握手言和。
近年來,仙居縣“五環智控”解紛工作法以矛盾調解為小切口,走出了一條“智治+共治”的治理新路子。截至目前,通過“五環智控”平台共化解鄉村各類矛盾糾紛8671件,推動全縣鄉村矛盾糾紛發生量同比下降16%、就地化解率從69.3%上升至98.4%、村民滿意率從86.5%上升至96.13%。
“說土話、辦土事”也能春風化雨
2023年4月8日上午10點,在新表門村千年銀杏古樹下,由鄉政府牽頭,9位鄉賢齊力助陣,說方言、嘮家常,大道理用接地氣的“土辦法”春風化雨,最終矛盾雙方互相諒解。
在此之前,這樁矛盾糾紛持續了一年半,任憑村干部如何勸說,都難以調解。
2023年4月,安嶺鄉一年一度的斗茶大賽順利舉行,該賽事吸引了眾多鄉賢回來觀賞,安嶺鄉副鄉長趙尉翔認為這是一個解開心結的最好時機。
“我們鄉有13個行政村,其實更像一個大村,是典型的人情社會。”趙尉翔說,鄉賢熟悉民意民情,知曉村民的所思所想,在處理矛盾糾紛時也能利用其獨特的地緣優勢和“非官方”身份,拉近與群眾的距離。
據了解,安嶺鄉人口約1.2萬人,常住人口約3000人,近四分之一人在台州溫嶺從事鞋業工作,留在村裡的多是老人和小孩。
因此,安嶺鄉因地制宜探索出“小而精”的社會治理模式。
在前端預防方面,確保駐村干部、網格員對村民情況充分了解,做到小矛盾不出村。
“當矛盾升級上報到鄉裡,若是完全依法依規處理,往往會失了‘民心’,在這中間,鄉賢的力量能起到‘潤滑劑’的作用。”趙尉翔說。在一次次的矛盾化解中,“古樹下說理”漸漸成了大家的共識。
正如安嶺鄉此般因地制宜,仙居全縣的信訪工作都圍繞各鄉鎮、街道的特性探索開展。
“智治+共治”打造社會治理共同體
來到仙居縣社會治理中心,“五環智控”平台的電子大屏上實時跳動著各項數據。
其中,在“即時感知”板塊,AI情緒分析尤為亮眼。在社會治理中心的辦事大廳,監控實時記錄著市民和辦事人員的一舉一動,由AI對動作、表情進行智能分析,抓取情緒異常的每一個細節。
“在群眾端,突出效率再造,讓老百姓反映訴求像網購的買家一樣,及時、透明、快捷﹔在政府端,通過AI情緒分析、聲紋識別等功能,倒逼基層工作像網購的賣家一樣,熱情周到、用心用情。”仙居縣社會治理中心綜合科科長陳偉說。
針對干部與群眾溝通不暢的“堵點”,干部與干部責任不清的“痛點”,以及由於積壓導致的矛盾升級、反復的“難點”,仙居縣創新“即時感知—多元調處—責任監督—考評反饋—預警研判”的基層治理“五環智控”閉環管理模式,實現了問題處置透明化感知、可視化監督、科學化考評、精准化研判、精細化管理。
“每個案件從交辦起就裝上了‘計時器’,7天未響應變‘黃碼’,兩周變‘紅碼’,提醒基層干部及時處理,實現矛調的‘零拖延’。”陳偉說,流程的公開透明、責任的明確分工大大地提升了矛盾的調解效率。
“智治”讓解決一件事更高效,“共治”則要解決一類事。預警研判破解源頭治理難、端口前移難,平台回流歸集省級系統101個目錄、200多萬條數據,通過抓取高頻詞匯、高頻事項進行智能研判,推動解決一件事向規范一類事、形成一套制轉變。
近年來,仙居縣繼續迭代升級基層治理“五環智控”,增量開發和合平安村社、“仙域治理啄木鳥”工程、鄉賢助調等4個子場景,推進核心業務全覆蓋和改革提質擴面,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