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擴建公共算力 擴容智能算力

浙江發力算力基建

孫一鵬
2024年08月09日13:44 | 來源:浙江日報
小字號

算力每投入1元,或將帶動3到4元的GDP增長……2024年,算力建設風起雲涌,憑借其強勁的帶動力,成為全國基建新“頂流”。

剛剛過去的7月,成都、北京、鄭州、銀川等地的多個算力中心相繼宣布動工。工信部也於近日發文,提出加快建設5G、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2024年以來,上海、安徽等地在政策端、產業鏈等多維度搶灘算力建設,北京、成渝、粵港澳則相繼提出加速建設數據中心、新增算力平台的規劃。

算力基建擴容潮下,浙江也很拼,近期的一波算力“上新”引人關注——

7月底,杭州圖靈小鎮新增的1500P算力部署到位,合計算力已達2300P。不久前,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三期項目上線,算上已於5月完成算力資源擴容的寧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以及目前仍在持續擴容的杭州智算中心,“上新”力度不可謂不大。

補充一個知識點,“P”也叫每秒浮點運算次數,是衡量超級計算機處理能力的標准,數值越高,計算能力越強。

目前,全國多數智算中心按高標准建設,100P算力是“起步目標”,相當於5萬台高性能電腦的算力水平。根據中國信通院中國算力指數白皮書(2023)顯示,浙江算力產業分布指數位居全國第五。

記者觀察到,浙江算力建設的這一輪發力有三個新特征。

首先,擴建公共算力資源池,正成為新趨勢。

所謂公共算力資源池,就像一個共享的“超級計算機”,通常是將大量的計算資源集中管理,任何有需求的企業都可以“租用”一部分計算能力來完成計算與推理訓練任務。

以往,許多企業會根據自身算力需求,建立規模不大的自用算力中心。這種模式不僅資源利用率低,還會帶來高額的運維成本。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運營方工作人員介紹,在大模型高速發展的當下,如果企業要單獨建設一個算力達240P的機房,成本或達億元。

公共算力資源池持續擴容,為科創企業日益增長的大模型訓練需求解決了后顧之憂。“有了普惠的公共算力平台,中小企業就可以甩開成本包袱,專注於優化算法、改進數據預處理流程或探索新的模型結構等工作上。”該工作人員說。

再者,此番“上新”,主要以擴容智能算力為主。

智能算力,是能更“聰明”的處理語義、圖像、音視頻等更為復雜的數據集的算力。大模型時代AI技術的迅猛發展、數據量的爆炸性增長,都要求計算資源能夠更高效地處理復雜的智能任務。

算力如何擴容?目前,各算力中心採取的主要方式是增加AI算力卡這類硬件資源。像圖靈小鎮本次AIGC智算中心擴容,便從此前配備的464張AI算力卡新增至720張AI算力卡,智算服務器也從此前的58台增至90台,總算力增至2300P,擴容近3倍。此外,寧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二期)全面完成200P智算算力資源擴容后,整體算力規模也達到300P智算算力。

此外,光是“能算”還不夠,還要讓科學計算變得更“聰明”、更好用。

當前,各算力中心通常會混用不同廠家芯片的AI算力卡,不同算力卡之間常會存在生態、兼容性等方面的問題。浙江省經信廳相關處室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有效管理AI算力集群,高效、合理調動各類算力卡的計算能力,目前浙江省相關院所正加快推動基於AI計算高效能雲計算系統的研發與應用。

什麼是高效能雲計算系統?通俗地講,就是根據不同型號算力卡的特點和任務需求,智能地分配計算任務的管理系統。“就像交通管理中心一樣,不僅實時監控每輛車的狀態,還會根據交通情況智能調度和分配路線。”該負責人說。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告訴記者,算力供給從建設到輸出再到價值轉化需要一定的周期,目前我國算力基礎設施整體正朝向以智算為核心的需求驅動轉變,算力擴容也順應這一趨勢。

擴容之外,讓科創企業使用算力更便捷、低成本的利好消息,也於近期傳來。

近日,杭州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支持人工智能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每年“算力券”總額提升至2.5億元,用於支持企業購買符合杭州市規劃布局的智算中心以及納入算力撮合的合作伙伴所供給的智能算力。

記者了解到,目前浙江已確立了一個“小目標”:到2027年,浙江要基本建成計算創新、產業集聚、算力能力、算力生態“四大高地”。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