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淳安:法護文化遺產 守護文獻名邦
為筑牢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屏障,8月14日,杭州市淳安縣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基地揭牌儀式暨深化環境司法執法協同保護機制發布會在淳安縣博物館召開,開啟“法護文化遺產”的嶄新篇章。
浙江省淳安縣,地處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一條新安江穿城而過,讓徽派文化與吳越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安文化”,素有“錦山秀水 文獻名邦”的美譽,人文薈萃、碩儒輩出。現如今,淳安縣共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6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項。
豐厚的文化遺產讓人欣羨,但也遭到了不法之徒的覬覦。如2020年10月至11月間,邵某就伙同許某在千島湖水域採用潛水、電動機起吊等方式,竊得水下文物5件,價值5萬余元,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和一年四個月。類似這樣未經審批擅自移動或破壞性修繕不可移動文物,盜竊、毀壞水下文物,破壞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行為,嚴重威脅著珍貴文物和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也對地方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揭牌儀式。楊波攝
發布會上,“淳安縣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基地”揭牌儀式舉行。淳安縣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基地的設立,意味著淳安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將堅持“司法+行政”雙輪驅動,打造司法與行政管理部門合力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大保護工作格局,共同守護文化之脈。
發布會發布了《淳安文化遺產保護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工作指引》,明確淳安縣人民法院與淳安縣文廣旅體局在水下文物特殊保護、規范涉案文物移送與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典型案例培樹等方面的工作職責,凝聚文化遺產司法保護、依法行政共識,推動構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長效協調工作機制。
發布會還發布了《淳安縣文物司法保護名錄》《淳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名錄》,呼吁大眾在深入了解文化遺產的同時,提高保護文化遺產的法治意識,傳承歷史文脈。
活動現場,國家級非遺項目“淳安三角戲”省級傳承人何仁德、淳安縣勇士公益救援隊隊員鄭澤達分別向廣大市民朋友及潛水愛好者發出倡議,倡導大眾提升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杜絕觸碰法律底線,攜手保護文化遺產。淳安縣人民法院同步發布全市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法保護令》《水下文物司法保護令》。
活動現場。楊波攝
受邀參加此次活動的部分淳安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社會救援隊隊員及淳安縣南山學校學生代表還參觀了“淳安縣文化遺產司法保護”主題展覽。通過一件件歷史文物、一個個司法案件,參觀者對話古今,不僅提高了文化遺產保護及傳承意識,也敲響了法律的警鐘。
“保護文物,人民法院責無旁貸。法院一方面發揮審判職能,依法嚴厲打擊涉文化遺產犯罪,積極挽回損失,起到威懾和規范指引作用﹔另一方面將主動延伸審判職能,通過發送司法建議、環資審查意見書等形式,主動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並做好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宣傳工作,抓前端、治未病。”淳安縣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下一步,淳安縣人民法院還將繼續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治建設,通過在文物保護單位設立司法保護地、嚴厲打擊文化遺產違法犯罪、開展文化遺產保護普法宣傳等形式,為保護文化遺產提供堅強有力的司法服務與保障。(余曉峰、方凱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