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鏈”串起“致富鏈”
寧波海曙百家共富工坊帶動就業村民年增收近2萬元
聆聽金絲草帽的歷史、體驗蒲扇編織技藝……在寧波市海曙區集士港鎮“金絲傳承”共富工坊,一堂非遺體驗課讓不少游客流連忘返。“今年暑期,我們舉辦體驗活動10余場,帶動草編制品銷售5萬多元。”9月3日,該工坊負責人洪亞兒告訴記者。
以非遺助推鄉村振興、助力共同富裕,這是海曙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工坊鏈”串起“致富鏈”的生動寫照。近年來,該區通過建立健全本地資源、供給需求、政策支持、農村剩余勞動力、低收入農戶“5張清單”,在現代農業、紅色文旅、非遺手工等優勢領域培育打造共富工坊,實現產業鏈、供應鏈、銷售鏈“三鏈融合”,全面激活共富發展動能。
經久不衰的米食文化,是海曙古林鎮的一塊瑰寶。但隨著生產規模擴大及產品迭代升級,米食產業缺“器”少“技”問題日益凸顯。為此,海曙投資4500萬元建成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為“蜃蛟米食”“雲上櫻花”“未來農場”等專營特色農產品的共富工坊,提供人員培訓、技術指導、種苗選育、農機租賃等服務。“加入‘蜃蛟米食’共富工坊后,我們生產的灰汁團、擂沙肩等特色米食產品更受游客歡迎,收入也增加不少!”在茂新村太空農業園區設攤的村民林維兒說。
“提低”“擴中”,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海曙的做法是,重點打造四明山共富工坊精品線,引入工坊“紅色經紀人”,推動高山優質蔬果“下山進城”。
如今,海曙很多山區鄉鎮建立了共富工坊,它們收集零散農戶的農產品,依托區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建立的“紅曙團”城鄉直供網絡平台,搭建了一條從山區到城市的供應鏈。據該區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以來,“紅曙團”平台已助力1.2萬余噸工坊產品“下山進城”,涉及西瓜、時令蔬菜等。
康養聯合體式的共富工坊“陽光裡”、非遺特色與時尚茶咖結合的“仲一草編”、騎行與研學融合的“飛鳥騎行”……如今,一批具有海曙特色的共富工坊躍然而出,這些“小工坊”正在鋪就家門口的“共富路”。截至目前,海曙已建成各類共富工坊105家,吸納2900余人就業,人均年增收近2萬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