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打造中華文化“啟明星”

金華市擦亮萬年上山文化標識

李曉艷
2024年09月19日08:43 | 來源:金華日報
小字號

  “距今約1萬年,我國南北方都出現了人工栽培的農作物。”新學期,不少同學翻開《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在第2課《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中發現了上山文化遺址的相關內容,注釋中點明:浙江浦江上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等,發現了早期栽培水稻的遺存。

  上山文化代表浙江萬年文化之源。從2006年命名上山文化,到2021年上山遺址被列入我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再到萬年上山入選全國義務教育教科書,萬年上山的價值和意義被不斷發掘、越來越受重視。

  “上山文化是金華保護傳承中華文明最鮮明的標識。”金華市委宣傳部文化事業處處長張航建說,金華市深入實施文明探源工程,啟動上山文化立法,加快上山考古遺址公園和上山遺址博物館建設,積極推動上山文化遺址群申遺,彰顯上山文化中華文明起源“啟明星”地位。

  2024年3月,金華市新發現2處上山文化遺址,分別是婺城區白龍橋鎮清塘下村的園上遺址、金華開發區湯溪鎮上境村的木禾山遺址。至此,浙江省上山文化遺址群達到24處,其中17處在金華。

  在保護好各遺址的基礎上,金華市持續推進考古發掘保護與研究,依托“上山文化研究中心”“上山文化遺址聯盟”等4個高能級研究平台,建好研究課題庫、專家團隊庫、學術成果庫,探尋上山文化的起源、發展和演變,深入闡釋上山文化價值。5月24日,《科學》(Science)刊發“上山文化遺址水稻從野生到馴化的十萬年演化史”上山文化重要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浦江召開。這項成果的關鍵証據就來自上山遺址。上山文化遺址記錄了水稻10萬年以來從野生稻分布到最終馴化的連續証據:早在約10萬年前,野生水稻就已經在長江下游地區廣泛分布﹔大約在24000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採集並利用野生稻﹔大約在13000年前,開始了野生稻馴化前栽培﹔大約在11000年前,野生水稻完成馴化。

  在浦江縣的上山考古遺址公園,300畝稻田連綿起伏,形成全國首個田間稻作博物館。這裡開創性地種植了1950年以來66個不同年代的水稻品種,全面展示水稻品種變遷史。同時利用幻影成像、多媒體電動地圖、電子沙盤等技術,陳列了上山遺址出土器物、考古發掘現場及上山文化遺址群等內容,力求真實還原上山先民的生活場景。自2016年上山考古遺址公園開放以來,已接待觀眾約180萬人次,成為浦江乃至浙中地區的文化新地標。

  “今年我們正穩步推進上山遺址博物館建設工程、上山遺址博物館展陳工程、上山遺址環境整治工程等,編制公園二期建設方案。目前上山遺址博物館建筑方案已獲國家文物局批復,年底將完成上山遺址博物館主體工程建設,爭取明年開館。”金華市上山文化遺址管理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博物館將通過陳列展示上山文化的典型器物、情景模擬、數字化技術等,充分展示上山文化的內涵價值,讓大家全面了解上山文化,感受上山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地位。

  近一年來,上山文化還頻頻亮相高端展陳。2023年12月,在埃及成功舉辦首個海外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參觀瀏覽人次超170萬﹔2024年5月,上山文化首次走進歐洲赴捷克舉辦專題圖片展覽﹔2024年6月,赴摩洛哥舉辦展覽,向國外民眾和國際友人介紹上山文化……上山文化的國際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對照《世界遺產公約》規程,入列《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第一步。目前,上山文化已進入申遺階段,由浦江、嵊州、義烏、永康、龍游、仙居6個遺址地縣(市、區)進行聯合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項目申請表》等提名材料已按程序遞交國家文物局。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