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種白玉蟹爬上阿拉爾市群眾餐桌
第一撥“湖鮮”在新疆試養成功

10月11日,在塔河之畔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三團甘泉鎮特種水產養殖基地,經過150多天的生長“蛻變”,有“淡水蝦王”之稱的羅氏沼蝦及“蟹中美玉”白玉蟹等具有高經濟價值的特種水產迎來豐收。其中,來自湖州的白玉蟹首次在新疆養殖成功,標志著“湖鮮疆養”特種水產養殖模式順利實現。
記者走進該特種水產養殖基地,看見蝦農拉起圍網,滿滿一網羅氏沼蝦在扑騰著。另一側,一隻隻被捕撈上岸的白玉蟹正吐著泡泡,接受稱重。
“我們養的白玉蟹每隻平均重量有280克,最大的有350克許,每隻均價在100元左右。”甘泉鎮水產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徐忠蘇笑開了花,“沒想到首次試養就這麼順利,目前供不應求。”剛捕撈上來的蝦蟹,現場就有市民買走。他們煮熟品嘗后表示,疆養的白殼大閘蟹肉質鮮嫩,口感有點甜味,沒有腥味。
沙漠地區也能養淡水蝦蟹?它跟長三角養殖的大閘蟹相比有什麼區別?
自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啟動以來,在浙江省援疆指揮部的指導下,湖州市援疆指揮部推進實施“湖鮮疆養”項目。湖州市的水產養殖專家、企業先后赴阿拉爾市甘泉鎮進行實地調研,結合當地水質、土地、氣溫等多種條件,最終選定在當地投放白玉蟹和羅氏沼蝦品種,不僅飼養技術難度低,在后續市場銷售上也頗具競爭力。
白玉蟹是湖州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從上海海洋大學獨家引進的新品種,目前還是大閘蟹中的“限量款”,因通體潔白得名,在湖州也剛實現量產。2024年5月,4.35萬尾白玉蟹蟹苗和120萬尾“南太湖3號”羅氏沼蝦苗來到阿拉爾市,拉開“湖鮮疆養”序幕,也開啟了湖州對口支援工作新模式。
“阿拉爾市是塔裡木河的起源地,很適合白玉蟹生長。”湖州市援疆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養好這批湖鮮,負責技術指導的湖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和當地相關部門下了不少功夫,池塘改造、水質管理、病害防治,幾個月下來,當地工作人員還逐漸掌握了一套通過養草改善環境、提高螃蟹產量的技術。
據測算,2024年養殖的白玉蟹和羅氏沼蝦,預計能為當地增收100多萬元。此外,計劃投資1.2億元的湖州市德清縣“湖鮮疆養”項目,日前也在三團甘泉鎮簽約落地,將打造標准化烏鱉養殖塘和烏鱉孵化(室)塘140畝,預計年銷售收入可達1000萬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