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
——二〇二四媒體融合發展論壇發言摘編(一)
2024媒體融合發展論壇現場。 |
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
河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常斌
河北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把媒體融合發展作為主流媒體的生存之需、變革之策、圖強之方,以主動權贏得話語權,以傳播力釋放影響力。
堅持導向為魂,唱響時代之音。堅持舉旗鑄魂,推出《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河北篇》,讓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圍繞“國之大者”,推出“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系列報道。講好中國故事,打造省級對外宣傳新陣地,讓中國文化和價值理念更加閃亮、更加動人。
堅持移動為先,夯實傳播之基。著力建平台,打造全新傳媒旗艦“縱覽傳媒”。著力優機制,構建以“傳播力為導向”的新評價體系。著力擴矩陣,以“冀雲”融媒體為牽引,省市縣融合發展“一朵雲”加速匯聚。
堅持內容為王,鍛造品牌之力。以品牌提升傳播力,打造“百姓看黨報”,把時政報道打造成“網絡原生態”產品。以品牌增強引導力,推出“冀言”文章,形成特色IP。以品牌釋放影響力,打造《美麗河北》慢直播,邀請受眾“雲游”河北自然風貌、感受人文勝景。
堅持創新為要,點亮未來之光。賦能產品生產,把AI融入新聞採編播發全過程,推動新聞採編輕量化。賦能數字經濟,打造“數據要素×”實驗室,構建數據要素全生命周期服務場景。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推出“河北惠企利民政策通”等產品,讓群眾便捷搭乘數字快車。
(人民日報記者周小苑整理)
努力書寫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上海答卷
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趙嘉鳴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媒體融合發展是一篇大文章。”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重大部署。上海爭當地方媒體融合發展的排頭兵和先行者,努力書寫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上海答卷。
向高處立,探尋主流輿論的新表達。堅定為黨立言。把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輿論導向貫穿於媒體融合發展的各環節和全過程。堅定為人民發聲。記錄好人民群眾的奮斗與生活,讓每一篇報道、每一個鏡頭都能給人以溫暖和力量。
向深裡闖,探尋系統變革的新路徑。大刀闊斧推動精簡精辦。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杜絕重復建設、破除發展障礙。不遺余力做強核心優勢。堅持將優勢資源集聚到主責主業上來,集中力量做精品,增強上海主流媒體競爭力。
向潮頭趕,探尋技術賦能的新突破。做強新技術集成應用。以先進技術驅動媒體轉型,向內賦能多屏、多鏈、多終端內容平台建設,向外服務城市千行百業。深耕新技術垂類服務。構建以數字技術為底座、以媒體主業為優勢、真正面向市場的可持續運營模式。
向遠方行,探尋中國聲音的新傳播。創新國傳新方式。統籌推進全領域、全平台、全流程的多主體國際傳播工作,在國際輿論場敢於亮相、善於發聲,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開拓國傳新渠道。密切全球媒體常態合作,深耕國際社交媒體平台,推動中國聲音、上海故事漂洋過海。
(人民日報記者宋靜思整理)
積極探索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浙江路徑
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趙承
近年來,浙江省全面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積極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
方向導向是立身之本。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必須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要始終把握正確方向導向。浙江立足“重要萌發地”優勢,在省域層面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傳播工程,創新開設“第一視點”專欄,融通動員全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研究傳播資源,形成“1+N”融媒傳播形態。
人民立場是價值所向。主流媒體必須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用新的方式體現人民立場。如“浙江宣傳”公眾號,緊盯時政熱點、社會焦點和百姓關注重點,堅持互動,建立與讀者溝通的橋梁。堅持年輕態表達,文風清新、通俗易懂。
系統重塑是根本路徑。浙江以全方位、深層次機制創新為牽引,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著力抓好傳播平台培塑機制、“一張網”聯動機制、效果評價機制、一體策劃機制、激勵保障機制“五大機制”建設,集中資源推進省市縣三級融媒體改革,將制度優勢轉化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綜合優勢。
人才隊伍是最大資源。通過重構優化人才隊伍,浙江持續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重點抓好年輕人才、專家型人才、技術人才三類人才隊伍建設,為深度融合提供有力驅動。
(人民日報記者錢一彬整理)
守正創新推進媒體融合發展
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盧雍政
當前,媒體融合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貴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賦予貴州“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的光榮使命,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以文化科技融合為方向,守正創新推進媒體融合發展。
用創新理論鑄其魂。積極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全面提升思想引領力、輿論影響力、文化競爭力。用改革舉措塑其形。“一盤棋”推進新聞單位和國有文化企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積極構建有利於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新機制新模式、推動資源向新媒體集聚,讓“報刊台網端微”等發生“化學反應”,真正融為一體,實現主流媒體戰略性重塑。用科學技術壯其體。扎實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建設,謀劃實施文旅數智化創新工程,高標准建設中國(貴州)大視聽算力產業園,為主流媒體注入更多“智慧”基因,支持省級主要媒體力爭上游、邁向全國新型主流媒體第一方陣。
媒體融合是一場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貴州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文化立心、以科技賦能,在文化科技融合的大勢大潮中因勢而謀、創新有為,答好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這道必答題。
(人民日報記者史鵬飛整理)
加快融合發展步伐 建設全媒傳播體系
陝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孫大光
近年來,陝西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全面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
一是重構生產傳播新格局。以技術革新為牽引,重塑生產傳播體系和組織架構,組建陝西廣電融媒體集團,建設中國(陝西)廣播電視媒體融合發展創新中心,打造自主可控的“秦嶺雲”平台,接入省級主流媒體、地市級融媒體中心及107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形成全省“一朵雲”“一張網”全媒體傳播體系。
二是拓展媒體應用新場景。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建立省市縣三級通聯協作機制、重大主題宣傳協同聯動機制等,讓新聞信息資源快速、精准、高效聯動,實現省級媒體和地方媒體、主流媒體和商業平台協同發力。堅持全媒體貫通、大小屏聯動,在首屆中國—中亞峰會等重大活動中推出一批廣傳熱播的融媒產品。
三是構建媒體發展新生態。以數據鏈接打破媒體邊界,大力發展“新聞+政務服務商務”,逐步實現融媒體平台向社會綜合治理、民生服務資源、文化傳播發展拓展,目前已有80余項政務服務項目入駐全省融媒體平台。
下一步,陝西將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用互聯網思維主導媒體資源配置,推動媒體供給和用戶需求有效對接,搭建更多專業化合作平台,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人民日報記者趙夢陽整理)
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
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總工程師 孫蔚敏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吹響媒體融合向縱深挺進的號角。如何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擔負起高質量內容供給重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必答題。
一是牢記職責使命,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要注重點面結合,也要轉變話語體系,創新語態表達,讓群眾在每一個細節中真切地感悟領袖魅力、思想真諦、真理力量。
二是堅持內容為王,在網絡空間持續唱響團結奮進的時代強音。要不斷優化內容供給,把有意義的主題轉化成高品質的作品,讓老百姓願意看、看得懂、記得住。
三是把牢正確方向,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擦亮金字招牌。主流媒體要做到重流量但不唯流量。在重大事件報道上靠前發力,在熱點問題上凝聚共識。關注群眾生活冷暖,點贊平凡人的不平凡價值,讓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四是擁抱技術變革,以先進技術賦能全媒傳播。在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基礎上,國家網信辦又制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征求意見稿)》以及配套標准,在今年9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以更好促進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讓我們以本次論壇為契機,加快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更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人民日報記者劉書文整理)
堅守主流媒體責任,以創新引領媒體融合
新華通訊社黨組成員、副社長 劉健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主流媒體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系統性變革,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和管理機制提出明確要求,為我們開啟融合發展下一程提供根本遵循、行動指南。今天,我用3個關鍵詞與大家交流體會。
一是堅守。黨媒姓黨始終是我們最根本的堅守,紅色基因始終是我們最亮眼的底色。讓互聯網為我所有,更好地服務國家和人民,是主流媒體責無旁貸的使命。高舉旗幟,引領導向,鞏固壯大主流輿論,是主流媒體義不容辭的堅守。
二是創新。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為我們開展全方位全流程創新,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們積極推動內容創新,策劃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溫度的重點選題﹔推動技術創新,探索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運用於新聞生產的全流程﹔推動服務創新,構建起多語種、立體式、全媒體、全球傳播矩陣。
三是改革。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主流媒體重任在肩,必須全力以赴。我們著力改革體制機制,有效提升傳播合力﹔改革業務流程,建立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策採編發全鏈條工作機制﹔改革評價體系,加強全媒體人才隊伍建設,激發融合發展的新活力。
未來,新華社願與大家攜手共建全媒體傳播體系、引領主流輿論新格局,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凝聚思想共識作出更大貢獻。
(人民日報記者梁楠整理)
承擔新使命 推動新變革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黨組成員、副總編輯,CGTN總編輯 范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新要求,為我們承擔新使命、推動新變革、鞏固壯大主流輿論指明了前進方向。結合論壇主題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實踐,分享幾點思考。
一是堅持以新語態闡釋新思想,深化“思想+藝術+技術”融合傳播,推動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創新做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思想宣傳闡釋,重磅推出《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領航》國際版等精品節目。發揮80個語種、近200個海外站點和CGTN全球傳播優勢,持續提升海外投送能力和首發首達能力,著力扭轉“西方中心論”等固有偏見。
二是堅持以新技術打造新內容,深化“5G+4K/8K+AI”格局,以新質生產力提升傳播力。強化科技引領,央視4K/8K超高清頻道開播,CMG媒體雲等創新技術織密總台技術網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貫穿視頻生產全流程。打造了《簡牘探中華》《尋古中國》等文化精品和《中國神話》等首創AI節目,以技術力量再現歷史、放飛想象、震撼視聽,助力實現“滿屏皆精品”。
三是堅持以新模式建設新平台,共建多元融媒體產業生態,推動全媒體引導力、傳播力、影響力持續躍升。我們將深入推進多元化合作和多業態發展,以改革的精神和開放的姿態,搭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平台,攜手各界推動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
(人民日報記者石惟嘉整理)
牢牢掌握新聞輿論工作的戰略主動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吳兢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這一重要部署推動媒體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是主流媒體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
一是守好方向,把握系統性變革之魂。中國記協將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引導新聞戰線始終堅持融合發展正確方向,做大做強主流輿論。
二是搶抓機遇,匯聚系統性變革之力。中國記協將遵循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規律,充分發揮“記者之家”的獨特作用,在助推主流媒體開疆拓土上下功夫,在引領商業平台同向同行上下功夫,在賦能對外傳播格局構建上下功夫。
三是培育優才,鑄牢系統性變革之基。中國記協將忠實履行推動新聞隊伍建設的光榮使命,深化拓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深化增強“四力”教育實踐,構建高質量新聞隊伍培訓體系,打造“記者之家大學堂”綜合服務平台,用人才杠杆撬動主流媒體融合發展活力。
四是發揮優勢,增強系統性變革之效。中國記協將當好橋梁紐帶,創新工作機制,推進中國新聞獎評選改革、“好記者講好故事”機制創新、中國新媒體大會提質增效、中國記協傳媒智庫創設等,進一步延伸服務效能。
(人民日報記者吳姍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01日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發現最美鐵路·看千裡江山圖”活動啟動
- 人民網杭州10月30日電 (方彭依夢)今天,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國鐵集團黨組宣傳部聯合主辦,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市委網信辦、安徽省委網信辦、江蘇省委網信辦、浙江省委網信辦共同承辦的“發現最美鐵路·看千裡江山圖”活動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由“感受長三角鐵路紅色印記”“見証杭黃高鐵沿線發展成就”“探秘杭黃高鐵科技賦能發展”“走近長三角鐵路一線勞動者”四大主題串接。今天上午,採訪報道團從上海西站出發,乘坐“南湖·1921”紅色旅游列車抵達嘉興站,通過重走一大路,參觀嘉興火車站1921復建站房,尋訪長三角鐵路“紅色印記”,展現鐵路紅色基因。…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