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努力把越劇的根扎得更深(藝海觀瀾)

黃美菊
2024年11月01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戲曲藝術工作者像建筑師,架起戲曲和戲迷的橋梁﹔像蒲公英,把戲曲藝術播種到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

  萬年小黃山的風,徐徐吹來,千年剡溪的水,緩緩流淌。這裡是越劇誕生地——浙江嵊州。1923年7月,施家岙村女子科班成立,標志著女子越劇的誕生。100多年來,一代代越劇人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小時候,家裡沒有電視,我就聽廣播裡播放的越劇,最痴迷《五女拜壽》。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和越劇的緣分就已注定。14歲,我加入了溫嶺越劇團。第一次代表劇團參加浙江省第二屆戲劇小百花比賽,便獲得了優秀小百花獎。1996年,24歲的我加入了嵊州市越劇團。

  從越劇誕生之日起,前輩藝人就走進大眾,在鄉村尋求廣闊天地,受到百姓的喜愛。成立於1951年的嵊州市越劇團,繼承優良傳統,不斷深入基層、扎根人民。我隨團參加“越鄉越韻,越劇萬裡行”全國巡演,半年時間行程近萬裡。從上海、江蘇到貴州、雲南,從北京、陝西到四川、安徽,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

  “嵊州市越劇團要來了!”在鄉村演出,鄉親們的熱情讓我感動。劇團演到哪,哪裡就爆滿。青壯年幫忙搭戲台,老人小孩忙著搬凳子搶位置,女人在家裡煎煎炒炒,迎接四鄰八村趕過來看戲的親友。鄉親們還給我們做飯送飯,表達他們對越劇的喜愛。

  不是在演出,就是在去演出的路上。嵊州市越劇團每年下鄉演出150多場,把戲曲藝術送到老百姓家門口,讓越劇在鄉村煥發蓬勃的生命力。我統計過,一年中,我們有近70%的時間在基層演出。對演員來說,隻要有觀眾喜歡,我們的演出就有意義!

  在我們團的影響和引領下,嵊州市100多個民營劇團持續走進鄉村、拓展市場,觀看人次累計達千萬。結合下鄉演出,我們還開展線上線下藝術指導培訓,讓越劇的根基扎得更深。與此同時,我們也在深入基層的過程中汲取創作靈感和素材,捧出一部部沾著泥土和露珠的作品,推動藝術傳承創新。幾十年來,我參與創排了《漢文皇后》《大義夫人》《貂蟬與呂布》《蔡文姬》《王羲之》等劇目。近年來,嵊州市越劇團鎖定嵊州籍名人題材,我也參與創排了大型現代越劇《馬寅初》《袁雪芬》等劇目。

  新編歷史大戲《蔡文姬》改編自評劇《胡風漢月》,情節跌宕、沖突強烈、情感充沛。我仿佛和飾演的角色蔡文姬一起,經歷了人生的一次次痛苦抉擇。在人物塑造上,我保留金派剛柔相濟、婉轉秀麗的特色,根據不同場景需要,糅合其他流派唱腔,使蔡文姬這一人物形象更加立體。整台演出還吸收借鑒了話劇元素,使整體風格唯美、大氣。憑借這個劇目,我獲得第二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信息時代,我們開展優秀傳統劇目像音像攝制工程,用數字化手段傳播優秀舞台藝術作品。歷史劇《漢文皇后》是越劇金派的經典劇目,以西漢初年的“文景之治”為背景,對“竇皇后姐弟離合”“漢文帝執法斬舅”等史料進行藝術化編創。上世紀80年代,越劇《漢文皇后》就由上海越劇院、嵊州市越劇團分別排演多個版本,並且此后一直長演不衰。如今,我們將《漢文皇后》拍成電影,讓老百姓在影院感受經典的魅力,讓越劇藝術流傳得更遠、更廣。

  越劇電影《漢文皇后》繼承了原劇故事的人物設置和劇情線索,同時完善細節、豐富人物性格,突出“情”與“法”的碰撞。劇中凸顯的“以法治國”“法重如山”的主題,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十二年我無時不把弟弟想,把你弟弟想,總以為姐弟相聚永不離……”電影播放時,我扮演的竇姬唱起這段戲,令很多觀眾感動。拍攝“祭弟”一幕時,因為情感投入太深,我和飾演竇廣平的青年越劇演員陳麗君哭了一晚。作為嵊州越劇首部電影作品,《漢文皇后》於2023年底正式公映,至今已上映近4000場。

  如風撫月影,如水生漣漪。戲曲藝術工作者像建筑師,架起戲曲和戲迷的橋梁﹔像蒲公英,把戲曲藝術播種到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通過“越劇下基層”“越劇進校園”“越劇走全國”“愛越小站”等活動,我們在各地撒播越劇種子,培養了一批青年從業者和青少年觀眾,為越劇傳承發展蓄積新生力量。溫婉、典雅、靈動的越劇,正吸引著越來越多人浸潤其中。

  (作者為嵊州市越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副主任、一級演員)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01日 20 版)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