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煥發新機(新時代畫卷)
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參與起草《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操作系統技術要求》等國家標准,屢次刷新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世界紀錄。張進剛攝(人民視覺) |
江蘇南通四方罐式儲運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參與起草《食品速凍裝置 平板式速凍裝置》等國家標准,與多所高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許叢軍攝(影像中國) |
安徽黃山菲英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是國家標准《摩擦材料和制動器間的熱傳導試驗方法》的起草單位,擁有超50項實用新型專利。圖為工人在車間生產。樊成柱攝(影像中國) |
江西宜春市上高縣高標准農田裡,收割機來回作業,晚稻收獲有序推進。近年來,當地持續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通過開展土壤改良,提升耕地質量,助力豐產豐收。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
廣西廣投北海綠色生態鋁一期項目,規劃建設年產200萬噸氧化鋁及配套工程、年產20萬噸高品質保級利用再生鋁工程,助力鋁業綠色發展。李君光攝(影像中國) |
東風汽車納米科技(襄陽)有限公司湖北襄陽工廠總裝車間內,一輛輛新能源汽車陸續下線。截至今年6月底,國產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超過3000萬輛。謝勇攝(影像中國) |
在新疆准東煤田五彩灣一號露天煤礦,中國能建易普力公司應用新能源設備,引入無人駕駛礦卡近百台,每年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近4000噸。人民日報記者 張武軍攝 |
我國首個全產業鏈海上風電產業園——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內,工人在生產海上風電機組。我國自主研發的海上風電機組廣泛投入使用,為傳統能源產業的改造提升增添了綠色動力。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攝 |
浙江寧波市鎮海區時新生態農場,工作人員在查看智慧大棚內無土栽培的“空中草莓”。種植智能化、立體化,促進了增產增收。鄭凱俠攝(影像中國) |
黑龍江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檢查焊接機器人的作業情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新華社記者 張濤攝 |
湖南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五米寬厚板廠智慧中心,工人在遠程操作車輛。5G、北斗衛星導航等技術的應用,有力賦能傳統產業。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攝 |
河北雄安新區一家咖啡店內,機器人在制作咖啡。數智技術賦能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催生了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新華社記者 王曉攝 |
數據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通過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以國家標准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更高端,更智能,更綠色。當前,許多傳統產業企業順勢而為、踴躍向“新”,通過改造升級、提質增效,激發了新動能,打開了新局面,為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02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發現最美鐵路·看千裡江山圖”活動啟動
- 人民網杭州10月30日電 (方彭依夢)今天,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國鐵集團黨組宣傳部聯合主辦,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市委網信辦、安徽省委網信辦、江蘇省委網信辦、浙江省委網信辦共同承辦的“發現最美鐵路·看千裡江山圖”活動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由“感受長三角鐵路紅色印記”“見証杭黃高鐵沿線發展成就”“探秘杭黃高鐵科技賦能發展”“走近長三角鐵路一線勞動者”四大主題串接。今天上午,採訪報道團從上海西站出發,乘坐“南湖·1921”紅色旅游列車抵達嘉興站,通過重走一大路,參觀嘉興火車站1921復建站房,尋訪長三角鐵路“紅色印記”,展現鐵路紅色基因。…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