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鴻溝變紅利 適老更助老
浙江省湖州市 漆袁雯
網上挂號、手機打車操作復雜﹔去醫院看病,難以獨自完成﹔手機應用程序跳轉到二級界面,大字立馬變小字……一些老年朋友不習慣觸屏操作,不熟悉、不會用智能手機、APP、瀏覽器,因此出現數字焦慮。
老年人更喜歡簡單、直觀的操作界面、功能設計。讓適老產品真適老,就得了解老年人的使用習慣,切實改善使用體驗。比如增加“聽文字消息”功能,添設“視頻客服”,優化畫面菜單引導,讓老年人可以快速完成基本操作。化鴻溝為紅利,還需加快數字掃盲,簡化步驟,改進服務,做到簡單、便捷、安全,讓老年朋友敢用、會用、願用數字產品。
除了數字幫扶,也要注意保留非數字化的傳統服務。尤其是在一些公共服務窗口和平台,得有兜底的替代方案保障。每個人都會變老,適老化產品服務,人人都用得上。期待為老助老的好產品、好創意不斷涌現,降低使用門檻,引導老年人共享美好數字生活。
優托育服務 促生育友好
山東省淄博市 廣海
就近送托難,是不少家庭的煩惱。浙江溫州一家幼兒園,近期推出公辦乳兒班,專門照護6—12月齡嬰幼兒,收費比同期私立機構低1/3。除了提供喂食、睡眠陪護等服務,還會根據個體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早教內容。對雙職工家庭而言,既可緩解托育焦慮,也多了科學育兒指導。
在選擇托育服務時,老師的保育能力強不強,托育班能否和幼兒園小班有效銜接,都是家長們非常關心的問題。一些地方探索用人單位辦托,發展家庭托育點﹔有的地方通過“共享家長 鄰裡互助”,助力打造兒童友好社區。堅持需求導向,增加更多優質普惠的托育服務供給,是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孩子的撫養教育,是家事也是國事。讓年輕人想生、敢生,首先就要減負。加快保育師、保健員等職業化隊伍建設,對接社會實際需求,探索多種托育模式,提供更多就近就便的托育服務,不斷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大家對幼有所育才會有更真切的獲得感。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04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發現最美鐵路·看千裡江山圖”活動啟動
- 人民網杭州10月30日電 (方彭依夢)今天,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國鐵集團黨組宣傳部聯合主辦,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市委網信辦、安徽省委網信辦、江蘇省委網信辦、浙江省委網信辦共同承辦的“發現最美鐵路·看千裡江山圖”活動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由“感受長三角鐵路紅色印記”“見証杭黃高鐵沿線發展成就”“探秘杭黃高鐵科技賦能發展”“走近長三角鐵路一線勞動者”四大主題串接。今天上午,採訪報道團從上海西站出發,乘坐“南湖·1921”紅色旅游列車抵達嘉興站,通過重走一大路,參觀嘉興火車站1921復建站房,尋訪長三角鐵路“紅色印記”,展現鐵路紅色基因。…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