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農房保險制度 加強日常巡查和動態監測
嘉興啟動農村住房“保險+服務”試點工作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老房子有了保險,遇到台風天心裡就有底了。”鈕金林是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的一位居民,他家有棟房子建造於20世紀80年代,遇到風雨天氣,鈕金林總要花上一段時間整修房屋。如今,他給農房購買了保險后,心裡踏實多了。
記者11月5日從嘉興市建設局獲悉,日前,嘉興啟動了農村住房“保險+服務”試點工作,提出要探索建立農房保險制度,加強農村住房日常巡查和動態監測,進一步做好農村房屋安全常態化長效管理工作。
統計顯示,嘉興全市有15萬余棟1990年以前建造的農村房屋,此類房屋大多為磚木結構瓦房或磚(混)結構樓房,使用年限已超30年,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尤其是現在極端天氣越來越多,農房安全管理的形勢日益嚴峻。”嘉興市建設局鎮村建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做好農村住房“保險+服務”工作,既是加強農村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嘉興將以“政府引導、農戶參與,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群防共治、強化管理”為工作原則,不斷健全完善風險管理和風險損失補償工作機制,推進農村住房“保險+服務”工作落地見效。
2024年,新塍鎮就將“安居在塍”房屋體檢列入2024年度政府民生實事項目,首次嘗試通過“保險+服務”的形式對農村住房開展安全管理,由保險公司對住房整體倒塌、人身傷亡、應急加固、房屋鑒定等方面進行風險保障。
新塍鎮首先按村社為單位進行摸底排查,對房屋的建造年代、房屋結構現狀等進行健康評估,根據房屋健康程度分為四個等級,並對不同等級的房屋開展不同頻次的安全巡查工作。
“我們建立了‘一房一檔’老舊農村住房數據庫,實現信息化房屋檔案管理,並通過網格化的管理手段,劃定片區,實現專業技術人員和村社網格員的聯動,建立隱患發現及處置機制,讓群眾真正住上‘放心房’。”新塍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意外和災害到來之前,農房“保險+服務”工作構筑起一道保障農民生活的屏障。“我們將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農村住房安全風險預警和防范,暢通農村老舊房改造通道,推動農村危房實體解危,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住房‘保險+服務’長效管理制度體系,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嘉興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