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文成:澳洲“藍龍蝦” 山區來安家

近日,在溫州市文成縣黃坦鎮依仁村的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基地,隨著基地負責人葉鳳右緩緩提起池塘裡的地籠,一隻隻色澤艷麗、活力十足的澳洲淡水龍蝦出現在眼前。這批由本土化育苗的澳洲淡水龍蝦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為當地群眾帶來了良好的收益。
“藍龍蝦”到了收獲的季節。朱偉攝
葉鳳右介紹:“今年公司大約養殖了150畝龍蝦,總產量預計在13000公斤左右。去年產值達262萬元,今年稻谷大豐收,加之龍蝦和田魚的良好收成,預計總產值將突破350萬元。”
這些“藍龍蝦”是如何在山區“安家落戶”,助力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的?
據悉,為實現澳洲淡水龍蝦本土化育苗,文成縣農康院以“揭榜挂帥”的方式,設立專項科研課題,由水產養殖專技人員負責,成立了澳洲淡水龍蝦科研團隊。團隊帶領基地負責人葉鳳右和省級結對幫扶聯絡組聯絡員鄭文豪前往廣西、三亞、德清以及淡水研究所等地進行了廣泛調研,學習他們的養殖技術。通過借鑒先進技術,在本地進行育苗孵化,力求實現本地化育苗項目成功落地,推動本地水產養殖業的突破與發展。
在文成縣農康院的實驗室裡,水產養殖專技人員王海姮正在給種蝦喂食。她介紹,如果種蝦在孵化階段受到觸碰或驚嚇,會產生應激反應,不斷抖動腹部,將尚在孵化中的蝦寶寶彈開,導致孵化失敗。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實驗室設置了躲避箱,給種蝦做了一個屋,讓蝦有地方躲避,減少攻擊,從而提高存活率。
實驗室裡的龍蝦。朱偉攝
除了躲避箱外,實驗室還使用孵化箱來提高孵化率。王海姮介紹:“我們使用了一種特殊的孵化箱來改進蝦的孵化過程。這種孵化箱內部放置母蝦,能有效減少其他同類蝦的攻擊,讓母蝦得以自然孵化。孵化箱上設有洞和空隙,蝦寶寶可以直接從下方出來,從而減少了傷害,大大提高了母蝦和蝦寶寶的存活率,促進了更好的孵化效果。”
文成縣農康院院長鄒文武表示,下一步,文成產業研究院將在位於該縣二源鎮的實驗基地建設淡水養殖的育苗實驗室,為文成發展淡水養殖提供技術支撐,助力鄉村振興。(毛慧楠、季向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