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擦亮“村晚”品牌 秀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放下鋤頭去排練,放下筷子當演員……近年春節,風靡全國的“村晚”文化IP正是發源於麗水。
1981年,麗水市慶元縣月山村村民用一副鑼鼓、兩把二胡、三支笛子拉開了“月山春晚”的帷幕,從此誕生了農民自編自導自演的“鄉村春晚”。一件熱鬧的“村裡事”,一傳十、十傳百,走上各地舞台,經歷了43年的創新與發展,“月山春晚”成為“中國式鄉村過年文化樣板”,榮獲全國群眾文化最高獎群星獎。
孕育於鄉野、植根於鄉村,麗水“村晚”長盛不衰。
2013年,麗水大力推動“村晚”發展,解碼月山“村晚”的文化“基因”。2016年,經原文化部推動,麗水和河南新鄭、福建武平、浙江溫州等5地發起成立全國鄉村春晚百縣聯盟,開展跨區域交流互動。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開展“四季村晚”活動,鼓勵和引導各地“村晚”常態化,麗水和廣西柳州成為2023年全國“四季村晚”冬季“村晚”主會場。
在走向全國的同時,麗水不斷拓展和豐富“村晚”品牌的內涵和外延,推動“鄉村春晚”向“鄉村村晚”升級轉型,助推文旅深度融合和鄉村全面振興。
如今,“鄉村春晚”先后被寫進《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和2022年中央1號文件。截至目前,麗水已實現65%的鄉村自辦“鄉村春晚”,數量從2013年的113台增長至現在的1190台,形成1.1萬名農民自創節目、100多台特色春晚格局,每年“村晚紅利”達15億元。
麗水“村晚”作為鄉村文化的獨特表現形式,在豐富村民精神生活、傳承鄉村文化、促進鄉村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文化引領鄉村全面振興按下了“加速鍵”。
鑼鼓一響,好戲開場。從蓮都鼓詞“村晚”到龍泉劍瓷“村晚”,從景寧畬寨“村晚”到青田國際“村晚”,從鬆陽茶園“村晚”再到縉雲戲曲“村晚”,各地村民放下鋤頭,紛紛登上舞台,歡天喜地迎新年。目前,麗水已經打造出一縣一特色的“村晚”品牌。
麗水“村晚”的熱鬧勁,還帶著民族自信,活躍到了國外,走上國際融合發展的道路。
2018年初,“僑鄉中國年”正式落戶麗水市青田縣,“鄉村春晚+僑鄉文化”模式,在青田縣山口村、龍現村走向國際舞台。來自25個國家的500余位國際友人入村結對,與當地村民共度農歷新年,親歷中國春節的美好時光。
一場“村晚”,盤活“一池春水”,激起更多漣漪。
“村晚”不僅成為麗水鄉村每年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同時也帶來了經濟效益。每年大量的民俗節目和100多台特色春晚引爆了鄉村旅游,春節假期成了麗水“村晚紅利”黃金周。
農戶在甜橘柚果園裡辦起“倉庫春晚”,長在樹上還沒來得及採摘的水果,就被看春晚的客戶訂購一空﹔月山村每年都會在演出當天舉辦農產品展銷會,方便游客購買當地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
借助“鄉村春晚”的火爆勢頭,麗水“山”字系品牌展翅騰飛。“麗水山居”春節期間訂房火爆,一房難求﹔“麗水山耕”開啟春節年貨村級展銷,把農產品賣到“鄉村春晚”現場﹔“麗水山景”成為游客們在朋友圈轉發最多的“春節風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