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文化賦能,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整潔寬敞的村道上三五成群的騎行者經過,青瓦白牆的居民樓上漁民畫栩栩如生,鄉村美術館裡村民們正在老師指導下學習作畫……走進位於浙江舟山定海區的新建村,一幅和美鄉村的畫卷緩緩在眼前展開。
被青山環抱的新建村。人民網 章勇濤攝
從原先定海區的西北一隅,到如今名聲在外的“網紅村”,人景和美共生的新建村如今已經是國家4A級景區,2023年累計接待游客超過60萬人次。
新建村如何“蛻變”?村黨總支書記余金紅坦言離不開“文化”二字。
“對於新建村來說,傳統文化就是它的魂,也是它得以實現蛻變的內生動力。”余金紅這樣告訴記者。
早些年,借著浙江省大力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東風,新建村將村道和環境進行了綜合提升,並將農民房屋外牆連片改造成徽派建筑的外牆樣式,每間民房以“畫春園”“燕歸來”“常相會”等戲曲詞牌名命名,同時,還改造提升了明清老街、煙雨長廊、漁人碼頭等。
群眾藝術創作中心。人民網記者 郭揚攝
先提升基礎設施,再通過邀請大師入村,提升特色農產品以及附屬產業的附加值。
“剛來的時候,村裡已經很漂亮了,但是名氣並不大,每年游客不過兩萬多人。”2012年,從事漁民畫、民間漆藝創作的張高俊受到邀請,到新建村開展鄉村文化藝術建設。
因為看中村子的發展潛力,張高俊暫時放棄了外地的工作,回到了家鄉舟山,一心扑在了漁民畫和民間漆畫藝術的融合創作和教學上。
“一方面,自己有更多時間創作﹔另一方面,也能讓農閑時候的村民多個收入來源。”張高俊說,藝術和文化的融入總是潤物細無聲的,這些年,上門學習、求購漁民畫、漆畫的人越來越多,村子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傳統文化也帶動民宿、餐飲、農產品、文創產品銷售等相關行業同步發展,為村裡帶來旅游收入約700萬元。
新建村“趁熱打鐵”,統一在裡陳村35幢民房3000余平方米的牆面上,繪制百余幅色調明麗、造型獨特、充滿漁農村生活情趣的海洋民俗風情壁畫。同時新建村打造以“鄉村文藝”為主題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南洞藝谷”,植入10余個文創基地和文化藝術體驗勝地,串聯四季花田、大壩觀景平台、階梯式溪坑等鄉村景觀,融合呈現青山黛瓦的江南鄉土風情、自然淳朴的漁農村風情和原生態藝術風情。
夜幕下的新建村。舟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之所以來這裡,正是看中了這裡的自然環境和文化底蘊。”就在今年10月,“80后”張紅英辭掉原先的工作,在新建村的火車廣場上開起了咖啡店,“雖然現在是淡季,但每天還是有不少客人來喝咖啡、買番薯片等特色產品,相信明年生意肯定還能更好。”
這兩年,新建村的文化味兒越來越濃。通過文化創意基地的建設,新建村先后與中國美院、浙江職業技術學院、華僑大學等27所院校建立合作關系,開展研學、藝術採風、文化交流等活動,每年接待各類院校學生萬余名。
讓鄉村的“煙火氣”與“文藝范”並舉,新建村正在繪就一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