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穿越時間之海 叩問文明之源

湖州在“四普”中已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148處

王潔涵
2024年12月07日09:35 | 來源:湖州日報
小字號

“根據前期勘探、調查等多渠道掌握的線索和資料,這次南山窯址群我們共登記了5處新發現窯址區塊,可追溯到商代甚至更早,更好地証明了包括吳興在內的東苕溪流域是燒造原始瓷的龍窯起源與成熟地區,出現時間早、持續時間長、生產規模大。”近日,湖州市吳興區文保所所長莫璟輝、副所長范群峰帶隊,在該區東林鎮青山片區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時,有了可喜收獲。

“‘四普’工作自2023年11月正式啟動,全市境內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動文物均納入此次普查范圍,除了對已認定、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復查,還要調查、認定和登記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湖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文物處副處長曾杰介紹,根據“四普”要求,需對普查對象的名稱、空間位置、保護級別、文物類別、年代、權屬、使用情況、保存狀況等進行詳細記錄,為以后全方位的保護和管理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基礎資料。

“四普”分三個階段進行,計劃於2026年6月結束。“今年5月至明年5月為第二階段,主要以區縣域為基本單元實地開展文物調查。”曾杰說,第二階段全市普查隊員通力協作,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湖州市實地調查啟動率為100%,已復查“三普”不可移動文物數量4217處、復核率達到94.3%,已調查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數量148處,實地調查工作有序推進。

據了解,本次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涵蓋了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以及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等多種類型,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其中,安吉縣杭垓鎮吳村村仙人灣的仙人洞石刻見証了古代山水詩路的變遷史,對於了解安吉西南部山區的歷史和生態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德清縣下渚湖街道上楊村的南宋楊抱元墓是一座經考古發掘証實的與楊存中密切關聯的墓葬,其發現對楊墳區域歷史文化之溯源與充實、楊存中族墓經略之研究意義重大。

為做好文物普查工作,湖州市建立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市、區縣共成立6個普查機構,組建12支普查隊,直接參與普查人員近百人。湖州市普查辦召開“問診把脈”視頻會議,省、市普查工作專家組成員線上進行業務指導,及時高效解決“四普”野外調查階段碰到的難點、堵點。針對普查業務骨干,全市還開展各類普查業務培訓和實操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四普”數據採集系統操作和各類技術標准。令普查隊員感到欣慰的是,“四普”得到了公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常有熱心群眾自願帶路或提供“新發現”線索,社會整體文物保護意識和積極性顯著提高。

“我們將倒排工期、挂圖作戰,確保年底前‘三普’復核率達到100%。”湖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方法,通過“普查與測繪、普查與修繕、普查與利用”相結合,進一步摸清該市文物資源“家底”,全力助推湖州文物保護高質量發展。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