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東海之濱,筑起“天下糧倉”
12月4日,在寧波舟山港老塘山作業區三期碼頭2號泊位,利比裡亞籍散貨船“喬治船長”號正在進行糧食接卸作業。船上滿載的7萬余噸來自巴西的大豆借助碼頭卸船機抓斗,被運轉至二程船上。據了解,一艘二程船能裝載約2萬噸的大豆,裝滿后,將駛往長江中上游地區。
“大豆佔整個作業區糧食接卸量的80%。”寧波舟山港舟港公司老塘山中轉副總經理紀宇恆介紹,作為老塘山作業區的主力碼頭,三期碼頭主要以糧食接卸作業為主,可同時靠泊兩艘7萬噸級的巴拿馬型散貨船﹔五期碼頭則是舟山本島最大的碼頭,擁有一個12萬噸級的散貨碼頭,以及一個20萬噸級的散貨碼頭。
與三期不同的是,五期碼頭的主要作業貨種除了糧食外,還有進口的礦石、煤炭、黃砂、鋁礬土等。
12月4日,在老塘山作業區三期碼頭2號泊位,利比裡亞籍散貨船“喬治船長”號正在進行糧食接卸作業。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在老塘山三期碼頭的作業現場,幾台巨型門座式起重機宛如張開又閉合的貝殼,除去自重,這些抓斗能輕鬆抓起約10噸的糧食。“五期碼頭的抓斗一口氣能抓20噸。”紀宇恆介紹,在抓斗的幫助下,糧食接卸效率高且穩定,目前每小時可接卸1000至1200噸。
“一艘船減載的糧食大約在1萬到1.6萬噸。現在我們用12到15小時就可以完成一艘船的接卸作業。同時,給門機配備糧食專用抓斗還大大減少了接卸過程中出現的糧食撒漏現象,盡可能地避免了貨損。”紀宇恆說。
門機林立、抓斗飛舞。2023年,老塘山作業區的糧食接卸量突破了1000萬噸。作為長三角最大的糧食進境指定口岸,全國近20%的進口糧食在老塘山作業區完成接卸后,將被源源不斷地轉運至長江流域,或是經過縱橫的傳送皮帶,通向老塘山作業區背后的舟山市糧食產業園區,在那裡進行糧食儲備、交易與深加工。
南靠老塘山作業區的舟山市糧食產業園區。舟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初冬時節,走進舟山市糧食產業園區,隻見用於糧食儲備的糧倉大小不一,依次排開。
南靠老塘山港區糧食專用碼頭,北接舟山跨海大橋,作為目前浙江省已投用的倉容最大的糧庫,也是園區內主要的糧食儲存庫之一,浙江省舟山儲備中轉糧庫(以下簡稱“舟山糧庫”)主要承擔省級儲備糧儲存和進口糧食中轉任務,其庫區根據規劃分為平房倉區、淺圓倉區、筒倉區等區域。
“一個立筒倉可存儲約1萬噸的糧食。”浙江省儲備糧管理集團舟山糧庫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波介紹,目前糧庫儲存糧食達33.45萬噸,平均年糧食吞吐量100萬噸。
進入舟山糧庫2號平房倉,濃郁的麥香扑面而來。
“這個7.6米高的平房倉儲存的是2021年收儲的澳大利亞小麥,共3500噸,全部為浙江省級儲備糧。庫存糧食品質良好,糧情穩定。”糧庫保管員溫倩倩介紹。
舟山糧庫2號平房倉內儲存了3500噸進口小麥。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臨海空氣潮濕,還要面對台風等極端天氣,如何保障糧食儲存品質?
“糧食和人一樣,溫度過高、過低就容易‘感冒’。通過電子測溫、機械通風、充氮氣調、糧庫智能化等科技儲糧技術的應用,我們可以時刻關注、調節糧庫的溫度、濕度等,實現了全年16℃到18℃恆定溫度的保鮮儲藏。同時,我們還對糧倉進行精細化管理,確保優良的儲存環境。”沈波介紹,“小麥在這兒存了四年,依舊非常新鮮,和新糧一樣。”
浙江省舟山儲備中轉糧庫自控系統。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根據糧食輪換計劃,2號平房倉內的小麥將於明年進行輪換。出倉前,小麥需要進行包括水分、雜質、容重、色澤、氣味、面筋吸水率等項目在內的品質檢測。
“為國儲糧,責重如山。”沈波表示,下一步,舟山糧庫計劃建設新的自有筒倉,進一步提高老塘山作業區的糧食接卸量,目標是將其打造成全國糧食接卸量第二、糧食吞吐量第一的大型糧食綜合物流樞紐,更好地為長江中上游地區提供糧食轉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