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搶時間,從1到N拼技術
嘉興秀洲50億件快遞的背后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現在,快遞觸手可及,無處不在。
從“有你的信”到“有你的快遞”,快遞物流的高速發展給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時空觀,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生活方式。
列舉過去三年嘉興秀洲產業發展的“黑馬”,快遞業一定榜上有名。從2021年秀洲郵政管理局成立,助力全區快遞業務量突破10億件,到2024年,累計護航50億件快遞平安到“嘉”,秀洲區快遞年業務收入連續三年位列嘉興市第一。
在當今時代,“數字不代表一切,但一切都在變成數字”。短短三年,快遞業是如何從0到1、再到N飛速發展的?在可預見的未來,快遞業又將如何依托科技賦能,實現N+1的突破?
從0到1:速度引領 不斷革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互聯網時代,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消費者對商品的配送效率有了更高的期望。以“快”制勝,讓“隨手下單和開門寄收快遞”觸手可及成為快遞企業的目標。
今年“雙11”被稱為史上最長“雙11”,多個網購平台自10月14日起就開啟了促銷活動。家住秀洲區大樹花園的徐女士在僅僅付完尾款2小時,便收到了今年“雙11”的首批快遞。如今,“今天下單,次日收貨”,“上午下單,下午送達”,甚至睡前下單,醒來收貨,已經是快遞行業的真實寫照。
快遞,“快”字打頭。對於某些消費者定點定時的快遞需求,不同快遞品牌也有了自己的特點。半日達、准時達、次日達、預約送、承諾達等承諾服務﹔海外倉、國內保稅倉的陸續建立﹔大件包裹的配送……從傳統快遞的3天,到電商自營倉配一體化的24個小時,再到大數據驅動的前置倉1至2小時直達……消費者對速度的追求,正在催生快遞行業不斷革新。
11月,“東方天地港”內核心功能區圓通多式聯運中心正式交付,佔地268畝,建筑面積超23萬平方米,通過引入自動化分揀設備等提高中轉效率,日均進出港處理量預計由280萬票提升至650萬票。2025年圓通嘉興全球航空物流樞紐投入使用后,將為快遞企業提供新的出海通道,為全區跨境電商提供高效的航空運輸服務,大大縮短國際快遞的運輸時間,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近年來,秀洲快遞企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商務信函、包裹配送到綜合服務運營商,從區域、全國到全球的巨大跨越。”秀洲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包裹“上天”,快遞“出海”,這在多年前的秀洲是難以想象的。
如今,秀洲擁有郵政快遞法人企業21家(其中市級分撥中心5家)、分支機構及末端網點202家、智能豐巢櫃300個,已建成覆蓋全區、深入鄉村的寄遞網絡,並即將建立通達全球的綜合運輸體系。
從1到N:“快遞+”助推產業“多點開花”
“親們,咱們的車厘子個大味甜,小老妹六年老店鋪了,隻要您拍到了,今天順豐就能包郵送貨上門……”在嘉興水果市場,不少電商主播正在直播賣貨。一箱箱車厘子被馬不停蹄地稱重、分裝、打包、貼單,裝進泡沫箱后再整齊擺放在運輸車輛裡,由秀洲順豐360水果生鮮銷地倉發往全國各地。
如今,快遞行業不再僅僅是單一的物流服務提供者,而是逐漸向產業鏈深度延伸,成為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以“快遞+”為代表的新模式,正在推動秀洲快遞業在產業鏈中的融合與發展。
拓展“快遞+電商”,定制化發展更有前景。中通嘉興中心以駐企設點、智能配送等措施,訂單代操作“一條龍”服務1000余家洪合羊毛衫電商企業,年均毛衫快遞發件量1500余萬票﹔順豐提供系統“順店通”對接雅瑩公司系統數據,實現電商與快遞物流之間的“無縫銜接”,極大提高了直播間發貨的效率,創造了電商與快遞之間合作的新模式……秀洲郵政管理局積極引導快遞業與電商協同發展,鼓勵“快遞進廠”,融入電商體系,助力工業品下行的步伐,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效率、韌性和安全水平。
推廣“快遞+制造”,融合式發展更提時效。秀洲正在從單一的物流運輸升級為一體化供應鏈管理服務,目前融合發展項目40個,年度支撐制造業產值達12億元。
“依托快遞企業智慧物流系統與制造業企業運營管理系統,共建共享訂單物流數據,銷售訂單自帶快遞電子標簽碼,倉內流轉時效提升25%。”秀洲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經過多年發展,傳統快遞市場漸成“紅海”。在這一背景下,“快遞+”和“快遞進廠”帶來了新機遇,也反向帶動快遞企業加快提升差異化服務能力、構建多元化服務格局,助推產業“多點開花”。
從N到N+1:“黑科技”賦能無限未來
快遞業在發展初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低成本人力資源,依靠成本和價格優勢,以規模效應驅動了行業發展。“今后快遞業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不能僅停留在‘長塊頭’,也要‘長智慧’,要從規模驅動轉向技術驅動。”秀洲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秀洲區,多家龍頭快遞企業匯聚於此,信息化、自動化、標准化的發展模式在這裡迎來創新升級。
嘉興市申通快遞有限公司投入3000萬元進行產能升級,升級之后的場地使用面積由原來的6500平方米擴大到了15000平方米,集包設備也由原來一套單層設備,擴展為兩套雙層雙軌自動化集包設備,產能由原來的每小時4萬票擴大到現在的每小時預計8萬至10萬票。
中通快遞嘉興轉運中心6萬平方米的新場地可容納幾百輛大貨車進出,“雙層自動分揀”系統每小時處理包裹5萬單,設備全部啟動后,日均處理量可達55萬件。“全程僅需掃碼一次,每小時分揀效率約5萬件,分揀差錯率低於萬分之一,處理同樣數量的快件可以節省分揀人員約25%。”中通快遞嘉興轉運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中通的自動化分揀流水線,有效避免了人工分揀差錯,確保了快遞服務的時效性和穩定性。
圓通速遞則通過大數據體系,用數字代碼進行地域分單,用數據預測各快遞節點的收包裹量,監測實時配送信息。
在嘉興順豐運輸有限公司分撥中心,AGV無人叉車正連續、精准地完成配送作業任務。“今年10月,我們引入6台新能源AGV無人叉車,最大載重量3噸,在提升搬運效率的同時大大減少了人力成本。”嘉興順豐運輸有限公司分撥中心場內IE設計經理盧杜鵬說。
科技的發展正在影響快遞業的未來,同時也為解決人工成本上升和綠色發展等問題提供了新的方案。
一張小小的電子面單,3年來服務了近50億個包裹,節約紙張200億張﹔採用生物降解塑料的包裝袋,降解周期從200年變為1年﹔越來越多的電動配送車投入使用,零排放、零污染……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正是快遞業走向綠色發展道路的一個個腳印。
“依托科技創新不斷降本增效,夯實了快遞企業的發展底盤。”秀洲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從手寫面單到電子面單,從手拉肩扛到自動分揀、無人配送,正是“汗水快遞”到“智慧快遞”的轉變,提升了快遞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斷創造發展新可能。
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秀洲快遞行業從0到1破繭而出,從1到N茁壯成長,再到N+1的無限憧憬,“小快遞”既在數字時代闊步前行,源源不斷地釋放強大動能,又在變革前沿躬身實踐,高效推動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助推秀洲經濟“大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