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湖州出台臨時救助新政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線

記者日前從湖州市民政局獲悉,為了把臨時救助“救急難”作用發揮得更充分,湖州市出台了《湖州市臨時救助實施細則》,12月起,一張覆蓋面更廣、標准更細化、更貼合困難群眾實際的臨時救助網,讓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臨時救助是指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或個人,給予的應急性、過渡性救助。”湖州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州市臨時救助對象分支出型和急難型救助兩大類,其中支出型救助對象主要包括低保家庭、低邊家庭、支出型貧困家庭、低收入困難擴面家庭和其他困難家庭或個人﹔急難型救助對象主要包括在本市范圍內遭遇火災、交通事故等事件或突發重大疾病,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需要立即採取緊急救助措施的家庭或個人。
與以往相比,此次推出的新政中,最大的亮點是擴大了政策的覆蓋范圍。“以支出型救助對象為例,家庭總收入在扣除醫療、教育、基本住房等其他剛性支出后,其差額低於低收入困難擴面家庭約人均3.3萬元的收入標准,即可申請支出型救助,而此前的標准為人均2.7萬元左右。”湖州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工作人員說,限制條件的放寬,降低了困難群眾申請臨時救助的門檻,從而幫助更多脆弱的家庭。
此次新政中,針對臨時遇困的急難型救助對象,則根據困難程度明確了救助標准。其中家庭共同生活成員出現人身傷害、突發重大疾病或住宅、生活必需品遭到破壞的情形,人均最高可以獲得低保月標准3倍的緊急救助金﹔出現人員死亡或住宅、家庭生活必需品遭到嚴重損壞的,人均救助金為低保標准的3至6倍,情形特別嚴重的放寬至12倍﹔因突發性、緊迫性、災難性困難導致連續3個月無收入來源且情形特別嚴重的,最高也可獲得低保標准的12倍救助金﹔特殊情況還可通過“一事一議”。
此外,新政中“一次審批、分階段發放”資金發放方式,也為臨時救助工作增添一抹暖色。“通過一次審批、分階段發放的方式,我們可以根據申請人的實際情況,制定分階段救助計劃,從而讓救助更加精准。”湖州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隨著臨時救助新政的實施,湖州市民政局將根據新政施行后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臨時救助工作機制,真正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線,把便捷、高效的救助服務送到有需要的困難群眾手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