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農村公路+”模式 促進鄉村產業發展
金華婺城“路衍經濟”為鄉村共富開辟新路徑

近日,在金華市婺城區羅店鎮羅電線路段,一條五彩斑斕的“彩虹路”引起不少過路車友打卡關注。這是婺城區交通運輸局聯合浙師大道路與交通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研發的彩色路面,融入防滑材料,大大提升道路安全性。
“目前,白湯下線、后童垅線、羅電線、曹下線等多個路段完成了常溫反應型瀝青混合料的試驗路段鋪設,這些路段覆蓋了國省干道、農村公路、山區公路。”浙江師范大學道路與交通工程研究中心工作人員洪皓玨介紹,傳統瀝青需在160℃至180℃的高溫下拌制使用,而常溫反應型瀝青混合料在常溫下即可作業,既提高了施工效率,也減輕了工人在高溫環境下的作業負擔。
婺城積極探索“農村公路+”模式,大力發展“路衍經濟”,推動農村公路建設與產業、旅游、農業、文化高品質融合,為鄉村共富開辟新路徑。
婺城區箬陽鄉琴壇村從曾經的“無路可走”到眼下“四通八達”,一條筆直平整的柏油路為琴壇引來客流。在南山漫道美麗風景線上,白龍橋鎮、長山鄉、沙畈鄉和琅琊鎮等各個鄉鎮串聯成景,有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有跨越千年的白沙溪三十六堰,有風景如畫的燕語湖國際垂釣中心……一條條“四好農村路”孕育了一個個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和旅游產業示范村,成為婺城鄉村旅游的一張閃亮名片。
婺城區羅店鎮盤前村是高山蔬菜種植基地,眼下正是蘿卜收獲時節。每天凌晨三四點,盤前村種植大戶章根衛就拉著一車新鮮蘿卜,沿著蜿蜒的山路下山前往市場售賣。他說:“以前路不好,農民想把農產品賣出去非常難。現在村裡一天最多有800輛車進出。”現在,盤前村的番茄、青菜、蘿卜等高山蔬菜名聲在外,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婺城全區公路裡程達1638.54公裡,居金華市第二位,其中農村公路699條,累計1466.834公裡,以國道、省道為骨架,縣鄉村公路為支線,連接全區的區域網絡體系逐漸成形。婺城區榮獲萬裡美麗經濟交通走廊達標縣、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稱號﹔雙龍仙養環線公路入選金華市首批“十大最美農村路”﹔羅電線、新朝線先后被評為省級綠化美化精品道路及特色精品道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