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田”種出一體化樣本
長三角示范區5年形成154項制度創新成果
12月25日下午,在上海舉行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新聞發布會上,示范區理事會秘書長、執委會主任顧軍宣布——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區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來,累計形成154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48項已面向全國復制推廣。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這是國家賦予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重大歷史使命。此次公布的154項制度創新成果,涵蓋了規劃管理、生態環保、項目管理、要素流動、公共服務和體制機制等6個方面,為長三角乃至全國其他區域協調發展發揮了示范效應。
2024年初,位於嘉興市嘉善縣姚庄鎮的浙江某新材料有限公司因產品迭代升級,計劃新增7條生產線,但排污權指標有較大缺口,一度成為企業發展的“攔路虎”。長三角區域排污權交易平台的搭建恰逢其時。2024年6月,首批長三角跨區域排污權交易簽約,包括該公司在內的8家企業達成首批4筆交易,共計交易13.257噸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指標,交易金額15.89萬元。
“這次與蘇州這家紡織印染涂層有限公司開展跨省域交易,購得4噸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指標,幫助我們快速補足指標、通過審批,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該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高建輝說。
在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排污權交易管理技術中心主任陳剛看來,長三角跨區域的排污權交易試點,有助於解決排污權指標供求關系不平衡問題,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為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明了方向。
5年來,從跨省流域共治、大氣聯防聯治,到打通環境要素交易市場,示范區生態環境領域的制度創新有力推動了長三角綠色低碳發展,也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當好示范。
制度創新的成果,也讓示范區群眾感受到國家“大戰略”帶來的“小幸福”。
“買藥也能‘刷’出同城感。”蘇州吳江人吳紅英經常來嘉善探望女兒,12月25日,她掏出吳江的醫保卡在嘉善的藥店刷卡購買了兩盒降壓藥,醫保直接扣除30.8元。
此前,由於示范區三地參保人員參加的是當地基本醫療保險,在省外的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購藥無政策支持。2023年,青吳嘉醫保部門同步印發實施方案,開展示范區內參保人員跨省定點零售藥店異地購藥直接結算試點工作,一舉打通了三地的政策堵點。截至目前,示范區內已有531家醫保定點醫療機構、926家藥店實現跨省醫保結算。5年來,示范區先后發布5批63項共建共享公共服務項目清單。
“示范區制度創新成果將成為全國各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助力。”顧軍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