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拉達”漸流行(體育大看台)
游客在雁蕩山體驗飛拉達項目。 |
雁蕩山北麓,沓屏峰高聳入雲,好似三面折疊的屏風。定睛看,岩壁上“挂”著點點人影,正利用鋼扶手、腳蹬、繩索等工具緩慢移動——這種攀岩運動被稱為“飛拉達”,譯自意大利語,意為岩壁探險或鐵道式攀登。與人們熟悉的牆壁攀岩不同,飛拉達是在岩壁上行進。自從雁蕩山推出飛拉達體驗活動后,不少游客解鎖了游玩雁蕩山的新模式。
上海游客楊茜專程趕來,她與朋友在線預約后,一大早便來到雁蕩山的飛拉達體驗處。“巴黎奧運會期間,在電視上看到中國隊選手伍鵬矯健的身手,對攀岩運動產生濃厚興趣。”她聽說雁蕩山景區推出飛拉達項目,不僅能攀岩,還能親近大自然,一下子就動了心。
穿戴好安全繩、手套、頭盔等裝備,在教練指導下,楊茜雙手抓住岩壁上形似訂書釘的鋼梯,腳踩下方的鋼釘,一步步向上攀爬。在攀至60多米高后,來到一條約40米長的鋼索橋。說是鋼索橋,其實是由4根鋼繩以菱形排列。橋下方就是幽深的峽谷,看上去頗為驚險。
楊茜不敢往下看,將安全繩扣在頭頂的主索上,站上一根鋼繩,雙手一左一右握住另外兩根鋼繩,一步一挪緩慢行進。穿過驚險的鋼索橋,終於踏上平穩的長條木板,她稍作休息,掏出手機自拍,身后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壯美的風景令人心曠神怡。
楊茜體驗的這條線路,是雁蕩山飛拉達項目中的B線。運營方負責人方興元介紹,根據難度差異,雁蕩山飛拉達項目一共設置了A、B、C三條線路。其中,A線全長400米左右,高度290米,攀爬難度較高﹔B線全長900米,高度280米,中途有鋼索橋、木吊橋等,難度次之﹔C線路僅70米,高度也最矮,比較適合新手。
“前兩條線路均從沓屏峰底部出發,根據岩壁特性逐步升高、平移、下撤。在游玩過程中,游客既能臨空欣賞山巒峽谷的風光,又能體驗攀岩運動的魅力。”方興元介紹,為保障游客安全,景區做了大量工作,對安全繩、攀岩設備、防滑螺絲釘以及岩壁上的木板、鋼釘進行更新升級,還安排教練員每天巡線,檢查線路狀況,發現隱患及時維修。
據了解,自從2017年雁蕩山景區引入飛拉達項目后,游客群體越來越豐富。早些年來體驗的大多是江浙滬地區的戶外愛好者,其中不乏外國游客﹔這兩年,隨著飛拉達項目日益出名,越來越多的國內游客尤其是年輕人慕名而來。
“近年來,戶外運動的熱度持續攀升,前來體驗飛拉達的游客呈幾何式增長。”方興元表示,僅2024年,雁蕩山飛拉達就迎來10萬余人次。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07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