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國際友人探非遺 感受傳統“平湖味”

新春將至,年味漸濃。1月15日下午,來自巴基斯坦、斯洛伐克、日本、韓國、摩洛哥等國家的十多位國際友人,齊聚嘉興平湖人才之家,體驗制作傳統非遺糕點——尺糕,感受濃濃的“中國味”。
“我需要篩多少粉?”“這個餡料為什麼要壓扁放進去?”現場,國際友人們懷著對中國春節傳統文化的好奇,一邊虛心地向現場教學的師傅“取經”,一邊迫不及待地制作了起來。
活動現場。平湖市委宣傳部供圖
“雖然我是做餐飲行業的,但從沒做過尺糕,我覺得很有意思。”綠陽大飯店總經理丹野慎也來平湖2年多了,還是首批“平湖對外文化交流傳播使者”,但地道的平湖非遺尺糕還是第一次接觸,一拿到工具,他就開始自己摸索了起來。隻見他在模具上細細地篩上了一層粉,然后在中間挖出一個小洞,正待放進餡料時,一旁“平湖糕點”省級非遺工坊的師傅趙啟濤提醒他:“挖洞時要注意輕輕翻動,壓得太實容易蒸不熟,一會兒放餡料記得壓扁放,這樣底部的粉能蓋住餡料。”“在日本也有許多種類的糕點,但經過嘗試我覺得兩國的糕點文化還是有很大不同,尺糕的實際操作比想象的要難,但這個過程很有趣。”丹野慎也說,在第一次制作時,因為沒有敲擊模具的四個角,在最后一步沒能很完整地取出尺糕,很可惜。
活動上,不少國際友人雖是第一次制作,但都做得有模有樣,不一會兒,一塊塊尺糕就被送進了蒸鍋中,靜待10分鐘后的美味。
“我知道它有著‘步步登高’的好彩頭,平湖人過年時都會吃,剛剛還看到模具是帶有‘福’字的,很期待它的味道。”來自摩洛哥的平湖長紅國學幼兒園英語老師Sara2024年剛來平湖工作,這是她第一次做尺糕。“Perfect!”輕輕提起模具,四塊形狀完美的尺糕呈現在眼前,受到鼓舞的她又尋找了另外一個花色的模具,做起了自己的第二份。
活動現場。平湖市委宣傳部供圖
熱氣騰騰的尺糕一出爐,大家就找尋起了自己做的那份。“這是我的,它是花朵的形狀。”“我的餡料填太多了,底部裂開了。”“一會兒我要拿回去給家人嘗嘗。”現場,國際友人紛紛拿起了手機拍照留念,有的當場就將圖片發給了家人,一起感受中國的年味。
制作尺糕、品嘗尺糕,國際友人們樂在其中,體驗了平湖非遺,也更加了解了中國春節傳統。據悉,這場活動也是“平湖好City”國際傳播系列活動中的一項,以非遺糕點為媒,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豐富“平湖好City”國際傳播品牌內涵。(王茹彤、劉維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