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浙江公安:守正創新,全力推動執法辦案提質增效

2025年01月21日18:54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新聞發布會現場。浙江省公安廳供圖

新聞發布會現場。浙江省公安廳供圖

人民網嘉興1月21日電 (記者張帆)走進浙江嘉興海寧市執法辦案管理中心,緊密銜接、布局合理的各功能區裡,匯集了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執法司法資源。

據悉,海寧市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是目前全國已建成使用的、集成度最高的中心之一,也是浙江公安機關推進執法辦案提質增效工作的生動體現。1月20日,浙江公安執法辦案提質增效工作新聞發布會在此舉行,浙江省公安廳黨委委員、副廳長魏明介紹,近年來,浙江公安機關堅持以探索構建與“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相適應的法治保障體系為目標,以法治化信息化融合發展為支撐,緊緊圍繞全省法治公安建設關鍵領域、重要環節持續發力,法治化水平和執法公信力穩步提升。

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是展現公安工作現代化的重要窗口,截至目前,浙江共建成運行105個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在全國率先實現縣級公安機關全覆蓋。魏明介紹道,公安機關精心打造集案件辦理區、辦案輔助區、案件管理區、涉案財物臨時保管區、支撐服務區、政法協同區等功能區域於一體的“一站式”辦案場所,滿足辦案各環節硬件保障需求,讓民警辦理刑事案件“隻跑一地”。目前全省刑事案件進中心辦案率達90.9%,辦案質效不斷提升。

同時,浙江公安深入開展“辦案一件事”集成改革,形成以“數字辦案、部門協同、智能輔助”為核心的50余個應用場景,把高頻執法辦案事項從“線下”搬到“線上”,民警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針對“報案難”“立案難”等群眾反映較為突出的問題,浙江公安結合實際,細化完善制度規范,全面推進軟硬件改造,建立健全監督機制,持續規范接報案和立案工作。

據省公安廳法制總隊總隊長胡耿介紹,為了“敞開大門”接報案,按照“一縣一中心”“一所一大廳”標准,相關辦案單位優先在沿街區域設置接報案場所,方便群眾上門報案。目前,全省共建設、改造接報案中心114個、派出所接報案大廳1132個。

浙江公安也在軟件和機制上持續發力。如群眾上門報案,可掃自助報案“二維碼”登記報案,且依托首接責任制,警情在公安機關內部流轉、處理,讓報案人“最多跑一地”。民警通過自主研發的浙警移動辦案APP,在接警現場即可完成簡單案件詢問筆錄的制作,當場完成案件接報案工作。后續案件處理情況以及需送達的法律文書,會第一時間發送到案件當事人手機端,讓接報案更透明規范,充分保障報案人合法權益。

涉案財物管理處置是刑事訴訟活動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執法司法領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

溫州作為浙江全面推進涉案財物管理處置改革的試點地區,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已實現採用社會化處置模式拍賣涉案財物共計41萬余件,成交總價約1700萬元,溢價率達87%。“我們將涉案財物的拍賣、銷毀等具體處置事務,委托給專業的社會機構來完成,利用他們的專業能力,進一步暢通處置渠道。”溫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錢繼華說。

從一地探索到全省推廣,浙江公安始終堅持“體制、機制、技術”三輪驅動,打造了規范化、社會化、數字化的涉案財物一體管理處置模式。同時,浙江公安搶抓數字化改革機遇,打造全省涉案財物全域管理和線上處置的數字化平台,政法干警隻需“動動手指”,“足不出戶”即可完成涉案財物處置流轉。浙江也成為全國首個實現涉案財物處置全數字閉環的省份。

執法的最好效果就是讓人心服口服。浙江公安將人文關懷引入公安執法,增進執法主體與執法對象之間的互相理解,減少矛盾沖突,促進執法和諧。

一方面,浙江公安創新開展涉企“行政檢查一件事”集成改革,對535項涉企檢查事項進行整合歸並,梳理形成《浙江省公安機關行政檢查一本賬》,包含警種合並檢查事項82項,精減84.75%。

另一方面,浙江公安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處罰法》關於“輕微不罰”工作的相關規定,全省推廣行政執法領域“輕微不罰”工作機制,重點圍繞“小過小罰”、企業易發等情形,形成67項輕微違法依法不予處罰清單、9項不予行政強制清單。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