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拉尼娜不太冷
一月浙江全省氣溫總體偏暖

在大眾的印象中,拉尼娜現象發生年的冬季會偏冷。氣候專家曾預言:受拉尼娜現象影響,2024年至2025年的冬天將會是個冷冬。近日,這一預言卻被一組數據打破——2025年1月的全球平均地表氣溫為13.23℃,成為自1940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月份。
反常的天氣現象,在浙江也有所體現。時而低溫凍住了西湖和錢塘江,時而又暖得要穿起春裝。比如2月12日,全省最暖的慶元,氣溫達到24.8℃,最冷的湖州,僅8.3℃。同一個浙江,溫差如此懸殊,不禁讓人疑惑:向來以冷著稱的拉尼娜,今年為何一反常態?未來天氣究竟是冷是暖?
回顧過往,拉尼娜現象對浙江氣候影響顯著,比如2008年,浙江省遭遇罕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2011年,浙江省冬季氣溫同樣偏低,部分山區積雪長時間不化,給當地居民生活和交通帶來極大不便。
但今年的情況卻不同。1月,全省氣溫總體偏暖1.2℃,呈現出別樣的溫暖冬日。進入2月,天氣出現反轉,冷空氣接連來襲,讓全省總體氣溫偏低,安吉地區甚至出現了-7.8℃的低溫,杭州最低氣溫達-4.6℃,創下近35年來同期新低。不過這種降溫並非由拉尼娜現象主導,比如蛇年的首個寒潮,雖然背后有拉尼娜現象的“身影”,但主要原因是大氣環流經向度等特征發生改變,影響了局地氣候。
“今年的拉尼娜不僅來得晚、走得快,實力也不夠。”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毛燕軍告訴記者,原本預計拉尼娜現象在2024年秋冬季出現,可是它卻在2025年1月才來,延遲了幾個月。國家氣候中心報告顯示,預計拉尼娜現象對我國的影響將持續到今年2月至3月,持續時間相對較短,而往年通常長達9至12個月。
全球變暖或許是拉尼娜現象制冷作用減弱的關鍵因素。毛燕軍表示,2000年以后,拉尼娜現象的降溫效應和氣候變暖相互抵消,所以冬季氣溫往往會時暖時冷波動較大。
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拉尼娜現象的影響更加復雜、多樣。對浙江來說,拉尼娜現象發生年的冬季往往會出現偏北風異常,水汽輸送條件較差,降水明顯偏少。數據顯示,今年1月,浙江省降水偏少80%左右。
至於今年是否是“暖冬”,還得看接下來這20天左右的氣溫情況。最新預報顯示,未來5天,全省最高氣溫普遍在10℃以上,15日前后,麗水等浙南地區還將沖上20℃。天氣格局也將從晴好天氣轉為陰雨相間,全省各地將迎來久違的雨水。
面對氣溫大幅變化,受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農業生產。對此,省農業專家早早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做好農作物防寒保暖工作。“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大多數農作物已經在逐步適應慢慢變暖的冬季,怕就怕突然升溫、降溫。”浙江大學農學院周偉軍教授告訴記者,這個冬天,全省冷熱交替頻繁,雨水分布不均勻,不少浙南地區的農作物容易被較高的氣溫“迷惑”,出現提前抽薹或現蕾開花的情況,緊接著又遇到氣溫驟降,為了抗寒,農作物往往會消耗很多營養和能量,苗就會長得細長不健壯。
目前,全省各地的油菜、大小麥、蠶豆、豌豆等春花植物正處於越冬后期,即將進入非常關鍵的抽薹期。周偉軍建議,苗小的,可在雨前追施復合肥加尿素,后期根據長勢少量多次再追肥一次。氣溫升高時,要注意做好防治病虫草害的措施,並適時噴施葉面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以減少病害的發生和危害。此外,要及時清溝排水、降低水位,保証溝渠通暢,減少爛根爛苗現象發生,促進根系穩健生長,做好精細化管理,減小天氣變化帶來的影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