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科技考察團飛行1萬多公裡引進腦機接口技術
強腦科技為何從美國來到杭州(民生一線)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人工智能小鎮的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腦科技”),是從事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研發與應用轉化的科技型企業,推出了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等一系列產品。
其實,強腦科技最初並非誕生在杭州。2015年,一直從事神經科學方面研究的韓璧丞和一些在美留學的中國學生,組成初創團隊,孵化於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
2017年,浙江省憑借敏銳嗅覺,搶先布局機器人賽道。彼時強腦科技名不見經傳,實驗室也很簡陋。2018年,來自杭州余杭區未來科技城的考察團,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一未來產業,飛行了1萬多公裡,來到團隊在波士頓的辦公室,一聊便是三四個小時。
那時的國內對於腦機接口了解甚少,除了一些專業的科研人員,很少有人能接觸到該行業,也鮮有企業對此投入研發。
“政府部門和團隊聊的是腦機接口技術在杭州的未來發展,而且真的重視技術、尊重人才,可以說是做足了功課。”創始人韓璧丞驚訝於政府的專業和誠意,沒有想到他們會登門拜訪,並對這一技術給予了前瞻性認可。
從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中的挑燈攻關,到西子湖畔成立企業研究腦機接口技術,這次伯樂與千裡馬的相會,讓雙方一拍即合。強腦科技帶著核心技術和研發團隊落地杭州,逐步走向產業化發展。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這是余杭區助企服務工作人員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招商部副部長陳豐說,為此余杭區給企業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務。
國外回來,公司注冊流程是個“小白”怎麼辦?“一對一”的服務指導下,強腦科技很快辦好了全套工商手續,讓公司順利落地。多年來,強腦科技在知識產權保護、金融服務保障、企業成長指導等方面得到了余杭區政府的多種支持。
做好貼心服務,更要化解各種困難。面對這樣的“黑科技”,產品落地的最初階段,市場也曾面臨猶豫。
“區殘聯採購了我們的智能仿生手,並為區裡殘疾人安裝,不管是對企業還是對殘疾人朋友,支持力度都很大。”韓璧丞說,余杭區政府還主動聯系電商機構,通過電商直播的方式,把產品推廣出去。
設立一站式服務專窗,提供全面的人才計劃申報指導﹔採取一企一策協議,政府提供房租補貼、研發支持等政策﹔相關部門定期上門,和企業座談,了解困難和訴求……多年的“灌溉”等來了破土而出的時刻:2020年,強腦科技智能仿生手實現量產,這是全球首款實現直覺神經控制的量產智能義肢。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區政府總能及時給我們提供幫助。”強腦科技合伙人何熙昱錦說,從實驗室驗証到產業化推進,企業面臨著研發周期長、技術難度高等諸多挑戰,如果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很難快速商業化落地。
每當走出強腦科技的辦公樓,看到樓下的錢學森路路牌,韓璧丞總會心潮澎湃。“邁向前沿科技領域,創造更多的可能性,科技創新的道路上,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續奮斗。”韓璧丞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0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