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省何以挑大梁(人民時評)

乙巳蛇年春節假期剛過,廣東、山東、浙江等地密集召開“新春第一會”,對新一年改革發展和經濟工作進行部署,傳遞出開年即開跑、實干開新局的強烈信號。
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鼓勵其他地區因地制宜、各展所長。”經濟大省是穩住全國經濟基本盤的“壓艙石”,也是許多改革部署、政策舉措的先行先試者。促進經濟持續向好,經濟大省責無旁貸、重任在肩。
在全國經濟發展中挑起大梁,練就過硬“看家本領”很重要。發揮地理位置優勢,廣東以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為支撐,建強通達全球的運輸網絡,不斷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2024年對全國外貿增長貢獻率達38.7%,交出亮眼的外貿成績單。作為民營企業大省,浙江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市場准入、要素保障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全省民營企業在冊總量突破350萬戶,民營經濟優勢愈發凸顯。既積極搶位發展,又立足實際、錯位發展,經濟大省走出了符合自身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挑大梁的基礎更堅實。
挑大梁的要義,體現在完成戰略任務、落實關鍵部署上,經濟大省必須沖在前、干在先,樹標杆、作示范。2024年,在江蘇,13個創新藥獲批上市,佔全國1/3、居全國第一﹔在四川,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清潔能源發電量、天然氣產量,均穩居全國第一。經濟大省之大,不僅在於體量大,更在於質量高。從2024年經濟運行情況看,多個經濟大省順利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既有“量”的增長,也有“質”的提升。發揮產業基礎深厚、創新資源集聚的優勢,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經濟大省才能實現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為國家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勁、持久的動力。
一花獨放不是春。挑大梁還要發揮好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帶動力,在全國大格局、大市場中發揮排頭兵、領頭羊作用。比如,作為國家戰略疊加交匯的經濟大省,肩負“加強山東半島城市群與沿黃省份的協調聯動,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任務,山東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集成改革行動,規劃建設京魯科創合作平台,支持臨沂、濟寧、棗庄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以行動顯擔當。從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再到成渝“雙城記”,在“一盤棋”中找准定位,精准對接國家重大部署,深度挖掘自身稟賦,就能夠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
挑大梁,是責任也是機遇。目前,有關方面正在研究相關政策,更好支持經濟大省發揮挑大梁作用。過去,人們常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如今的高鐵動車組普遍採用動力分散技術,除了車頭起到帶動作用,車廂也有動力裝置,這才跑得又快又穩。號角嘹亮,使命催征。經濟大省立足自身所長奮勇爭先,各省份形成你追我趕的生動局面,中國經濟這一列“高鐵動車組”,必能不斷跑出加速度。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1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