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托起老人“穩穩的幸福”

老有所養是民生要計,也是現實課題。如何解決“空巢”老人的照料難題,是不少養老家庭的心病。
作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地區,安徽省合肥市從老年人實際需求出發,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通過智慧賦能讓養老服務在養老院和家庭之間有了交匯點,推動全市養老服務從“有保障”向“有質量”邁進。
拓展空間提升養老品質
“多虧了他們,把我照顧得這麼好。”提及合肥市包河區義城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謝大爺贊不絕口。
綜合體服務內容展示。人民網 呂歡歡攝
謝大爺口中的“綜合體”於2023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由上海天與運營,可滿足老年人從養生保健到慢病管理、從基本服務到居家照料、從營養指導到心理咨詢、從短期托養到長期護理等各類養老服務需求。
2023年,當時謝大爺因突發腦梗住院。考慮到子女不在身邊,老伴身體不是很好,謝大爺出院后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住進了義城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
經過兩個多月的專業治療和康復訓練,謝大爺的身體逐漸好轉,精氣神也足了,現在已經能慢慢走路了。
在這裡,像謝大爺這樣的群體並非少數,目前已有30多位符合條件的老人住進“綜合體”。
來到其一樓,設有社區食堂、居民健身中心、中醫理療室等功能區。再往上幾樓,便是謝大爺等老人的居住區域,隻見浴室配備了扶手和長者洗浴凳,熱水24小時供應,每個房間都配有緊急呼叫鈴。
不僅如此,換床單、做飯、打掃衛生、洗澡、剪頭發等各項生活管理也是一絲不苟,還配備了24小時值班的護理人員,每天早晚定時測量血壓、體溫,及時發現健康異常。
環境提升,服務跟上來了,讓大家很快安下心來,也讓這裡成為周邊不少老人養老、“享老”的最佳選擇。
全面升級延伸服務觸角
眼下,這裡又有新的探索與實踐。
“我們現在正以綜合體為基礎,著力探索智慧養老機構、智慧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等相結合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將養老的觸角不斷延伸,通過開展系列活動等,進一步提高養老服務水平。”義城街道相關負責人如是介紹。
怎麼延伸?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先進電子信息技術等高科技手段打造居家養老智能設備,串聯托養、上門服務等應用場景,實現老年人需求“一鍵表達”,養老服務“一鍵送達”,便是義城街道探索智慧養老其中的一環。
75歲的方宗龍是一位獨居老人,之前他在家中感覺身體不適,無法動彈。於是,他按下了床邊的緊急呼叫設備,話務員在系統上看到預警信息后,立即聯系他了解詳細情況,並電話通知其親屬。當天下午在回訪中得知,老人已去醫院,且身體已有好轉。
SOS報警裝置。人民網 呂歡歡攝
“老人口中的緊急呼叫設備,其實是SOS報警裝置,是我們為轄區內獨居老人免費提供的關愛項目設備。”義城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SOS報警裝置,還有紅外檢測儀和毫米波雷達睡眠檢測儀等設備,它們可以實時監測老人在家中的活動軌跡、睡眠情況等,為獨居老人提供日間、夜間全天候的智慧安全守護。
2024年,義城街道又依托養老服務綜合體,繼續拓寬養老服務覆蓋面,將經濟困難老人、殘疾老人、失能老人等群體納入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台,探索更多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溫情服務方式,更好地滿足各類群體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該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平台。人民網 呂歡歡攝
合肥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合肥大力發展養老服務綜合體,將養老、醫療、餐飲、娛樂等多類功能設施,整合為一個“一體化資源統籌、一站式綜合服務、一門式服務窗口、一網式信息管理”的智慧康養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助浴、助餐、居家康復護理、心理咨詢等全方位養老服務。
目前,包括義城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在內,全市累計建成並運營44個養老服務綜合體,可提供養老床位1100張,為老年人提供優質高效多元化的養老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